俞敏洪:西西里岛的意外惊喜
2019-03-11 18:44
这年头出去旅游,要找个好导游不容易。导游遍地都是,但好导游却是稀有物种。
我的旅游通常不会随一大团人一起走,所以路上被导游强买强卖的事情发生得不多,我对购物也不感兴趣,每次见到导游都要强调,除非我自己希望去买东西,否则不要带我进商店;除非我自己想吃饭,否则不要带我去指定的饭店。
到达一个国家或者地方,我对当地的风土民情、文化历史比较感兴趣,所以对导游的要求就是必须能够清晰讲解这些方面的内容。我到一个地方之前,一般都会在网上做足功课,相关的书也会读上几本,大概有了七七八八的了解后才会出行,所以导游要讲到我心服口服还是不太容易的。
由于现在中国人到国外去旅行越来越热,很多定居在国外的中国人或者留学生都改行做了导游。我这几年去国外不同的地方,碰到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导游。他们当导游并没有什么不好,国人为国人服务,原则上应该更加贴心。可惜大部分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导游缺乏敬业精神,大部分导游对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基本不了解,没有历史脉络概念,也不认真做功课,最多就某个景点讲一讲,再问深一点的问题,基本上就张口结舌。其次是急功近利,总是想带你去他们熟悉的商店和饭店,就是为了那点回扣把你拼命往里塞,把商品和饭菜说得天花乱坠。第三就是态度僵硬,要是你想改变一下行程,他不是去帮你设计,而是反复强调这是在出难题,最后的感觉是他变成了爷爷,我变成了孙子。所以我对导游不抱太大的希望。没有希望也就无所谓失望,安排好我的食宿和车辆,我就心满意足了,剩下的事情自己解决,尤其是对当地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的了解,基本全靠百度,Google,还有Wikipedia了。
这次意大利的十天之行,前两位导游都是半路出家,十几年前偷渡到意大利,经过打拼有了正式身份,现在当起了导游。但由于背景所限,基本上讲不出深刻和有启发性的东西,尤其是面对古希腊罗马历史、文艺复兴的起源、宗教对于西方的影响、伊斯兰教在8世纪之后的扩张以及后来的十字军东征等历史知识,基本上属于一问三不知状态。所以第六天到了西西里岛,要换导游的时候,我也基本上不抱希望。
但世上总有意外之喜,西西里的这个导游,让我喜出望外!最初的好感还没有见面就有了。我从佛罗伦萨飞西西里的卡塔尼亚,没有想到佛罗伦萨大风,来的飞机被迫降到了博洛尼亚。博洛尼亚离佛罗伦萨一百多公里,航空公司让我们坐大巴到博洛尼亚上飞机,这样一折腾飞机就误点了六个小时。我电话给导游表示抱歉,只能让他在机场等着,他说:“没事没事,慢慢来不着急,我们做这行的,常遇见这样的事情,你们才是真正的辛苦。”几句话说得我心里挺暖和。
晚11点半飞机落地,在机场发现一魁梧威猛一米九零左右的大汉等着,一头艺术家的长发,上来介绍说:“我叫池晓豫,是来陪你们的,希望你们跟我这几天有别样收获。”我心里想这么一大汉,说不定又是偷渡过来的吧?上车聊天,我问他怎么会来到西西里的。他说,他来意大利已经十七年了,99年过来旅游三个月,00年又过来待了三个月。实在太喜欢这个地方了,第三次来就决定长期定居了。
之前他出生在河南(所以姓名中有“豫”),长大后当兵,后来成了北京板球队专业队员,再后来就来到了西西里。他说:“中国是我的母亲,西西里是我离家出走遇到的情人, 我没有喜欢上西西里,我是爱上了她,我会老死在这里。”几句话说得特别煽情,我想也就仅此而已吧,千万别被他忽悠,中国人忽悠人已经炉火纯青了。但后面几天的旅行让我收获满满,他对于西西里和意大利历史知识、风土民情、自然风光的了解,只能用“顶级专家”来形容。他对西西里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感情,每一条路都熟悉得像自己的掌纹一样。从古希腊罗马历史、神话传说,到现在黑手党的情况,他都如数家珍。而且语言风趣,逻辑清晰。我们一路上聊历史、人文、生活、情怀,他的热情和气质,犹如地中海的蓝天碧海。
在西西里古城阿格里真托的那个晚上,我破例请他单独喝酒,两人几乎一醉方休。这些年我碰上了至少几十个导游,但还是第一次单独和导游畅饮。在我心里,他已经是朋友,他也不喜欢导游这个称呼。我们相约,他回北京时,我们再次相聚。
遇到这样一位朋友,旅游才有了意料之外的意义。大部分人相聚相散,最后相忘于江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你有缘分者很少;能和你一见如故,神交一生的更少。有些人相处一辈子,你也不会和他讲太多真话;有些人刚认识不久,你就愿意把生命的故事和盘托出。此次旅行,遇到池晓豫这样的朋友,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
201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