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走进英国|人物特写|玩转英伦|漫话英伦你问我答

玩转英伦:乐高是儿童乐园,更是试金石吗?

大约三周前的周末,英国几家大的建筑公司一起联合举办了一个活动,邀请英国的小孩和他们的家庭在伦敦金融城参加一个workshop,具体内容是将成堆的乐高(Lego)模型块堆在空旷的室内空间里,然后小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用乐高玩具堆积出任何你想要做出的模型。主题不限,数量不限,而且时间也不限。在小小的空地上,孩子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堆砌出任意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先说说乐高玩具本身。乐高,你很难说清楚它是一种玩具,一种品牌,一个主题公园,还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总之,它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在2015年最新的评估中,乐高取代了法拉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品牌。

乐高(公司),最初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丹麦人Ole Kirk Christiansen,最初他是用木头来建造这一个个的小钻块的。乐高(Lego) 来自于丹麦语leg godt,有 “play well”的意思。不管是玩具本身,还是公司演变至今,乐高已经成为了“传奇”的象征。

乐高(Lego) 你很难说清楚它是一种玩具,一种品牌,一个主题公园,还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对于数学家和建筑师来说,它是用于建模的基本用具;对于教育专家来所,它是用于培养孩子注意力和创造力的工具;对于玩具迷来说,它有着挑战和好胜心的意味;对于家长来说,除了是锻炼小孩子智力水平和增加亲子间互动机会的玩具外,恐怕也有暂时摆脱调皮小孩吵闹的意味。

根据一些观察数据得出,对于多动症和注意力难集中的小孩来说,乐高积木,是让他们集中和“表现好”的“法宝”。

这些大小不一,颜色多样的积木,可以在每一个人的手中,变幻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它最神奇的地方。据说,乐高公司曾一度被骇客入侵,模型的数据有被骇客偷袭的嫌疑。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骇客不过是乐高模型的终极粉丝们,他们只是想探寻一下研发这些大小方块后的秘密。

我想,自不必用我多介绍,大家就已经对乐高的奇迹和它的有趣程度有所了解,这几年它还被华纳电影公司买下版权,拍了好几部乐高玩具的动画,也算是赚的个满盆体钵。

再回来说说这个由建筑公司们举办的这个workshop,在伦敦的City有不少高楼大厦的商业建筑,平日里用作商业会谈,到了周末,摇身一变,变成了孩子们的创作乐园,这实在让我非常讶异。建筑领域里的空间利用和创造,本身就是神秘莫测的吧,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外行人来说。总之,大人小孩,在38层楼高的空间里,跑来跳去,又认真模样似的想要盖高楼,建花园。就连我这个“局外人”,也份外替小孩子们激动呢!

这个workshop,从早晨到下午,持续了大约12小时的时间,有的小孩盖的很快,离开的很早。有的小孩跟家长,一待就是一天。还有一个家庭,从西班牙来英国度假,听闻活动后,妈妈就专程带着小孩子们来参与活动。她说在西班牙这样的亲子益智活动比较少,伦敦仍然是一个学习技能,增长见识的好地方,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都是。

还有一个日本家庭,爸爸妈妈本身就是建筑师,当小孩在建模的时候,父母的参与和耐心指导,对于小孩来讲至关重要。直到最后这个家庭离开时,父母亲在参与过程中体现出的耐心和谦虚,让工作人员印象深刻,最后,工作人员鼓励小男孩带走他花费一下午心血做的模型,让他可以带回家好好保存起来,以作纪念。看着他蹦蹦跳跳,开心离开现场的模样,这大概也是workshop中,建筑师和教育领域的专家都愿意看到的画面和参与结果吧。

当然,从这些建模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和地区,家庭与家庭,甚至男孩们与女孩们思维模式的大相径庭。亚洲家庭还有普遍的男孩子们,喜欢堆积高的模型。女生们的模型相对比较小,但是宽,而且颜色鲜艳,我猜模型的横切度和发散思维有关联。欧洲小孩们的模型种类比较多,有高楼,也有花园,还有宫廷角楼。但是亚洲小孩们,无独有偶,搭建的模型主要集中在桥梁和摩天大楼上。

我想起中国的一句俗语:“三岁看到大”。说一个人的个性,从小就体现出来了,这话,从一下午的workshop中,真是体现的玲离尽致。和儿童们互动了一个下午,我以一个“局外人”来看,可谓是收获颇多。

想想,其实我们所说的个性,或者说成长中的无数个小细节,甚至大到人生中的重大选择,细细想来,这些都是有迹可寻的。至于如何去寻?我想一堆乐高玩具就可以看出端倪了,它或许比任何考试都来的真实。不然,我想,持续了快一个世纪的“乐高奇迹” 也不是毫无来由的。

(责编:郱书)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