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免费注册

新东方网 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shè)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享年55岁…[详细]
《教育名人坊》是新东方网打造的一档精品人物专栏,以述说教育名人的生平故事及优秀的教育理念为主要内容,诣在探寻他们心路历程,为读者带来启迪。本期为大家讲述的人物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陶行知陶行知

教育救国  万世师表(1891-1946)

求学中外 三次选择终投身教育

陶行知自小聪敏好学。6岁时,他在邻居家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秀才方庶咸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1908年,17岁的陶行知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希望通过学医来解除劳动人民的病痛,以此实现自己的报国志向。1914秋,陶行知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院学习。1917年毕业时,陶行知登上回国的海轮...[详细]

数度易名 一生奉行“行”与“知”

6岁以前,家里人没有给陶行知取名字,都叫他小和尚。直到遇到他的开蒙老师方庶咸,他才有了第一个学名——陶文濬。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期间,陶行知研究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学说。王阳明针对过去读书人“知”与“行”分离、“劳心”与“劳力”分离的弊端,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为了行,行才是知的完成和终结。陶行知笃信王学,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陶知行”...[详细]

万世师表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界第一个认识到乡村教育问题的人,也是第一个热情地跑到农村去当乡村教师的人。1926年,怀着“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 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远大抱负,陶行知来到了南京郊外的一个“连燕子都不肯飞来”的地方——老山小庄,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旨在专 门为农村小学培养好的教师...[详细]

人生轨迹
陶行知
选择终身从教
创立教育理论
倡行民主教育
男女同学如同桌吃饭

陶行知1923年1月在《新教育》第6卷第1期发表《为反对中学男女同学的进言》,认为在社会无法大量设立女子中学的情况下,中学男女同学势在必行 ...[详细]

先生不能只管教

陶行知于是提出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先生拿做来教,方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 ...[详细]

承认小孩有创造力

陶行知说这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详细]

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
教育生涯中的
细节与精神
陶行知

陶行知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作品《陶校长的演讲》选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9册,《自立立人歌》四首中前两首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0册...[详细]

《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8 年4月初版本

《斋夫自由谈》上海《申报》馆 1932年4月30日初版本

《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上海儿童书局 1932年10月初版本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上海大众文化社 1936年8月初版本 …[详细]

著书立说

毛泽东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泰戈尔——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华莱士——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详细]

陶行知
他人眼中的
陶行知
各地学陶
蔚然成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详细]

陶行知
教育箴言

他是一个爱国者,少年立志“要为中国做出一点贡献”,并为此奋斗一生。

他是一个“不安分”的知识分子,从平民教育到乡村教育,继而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最后到民主教育,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理论。

他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一个不可抹去的名字,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教育家,令人永久怀念。

陶行知去世后,他“爱满天下”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的学生和朋友,被世人誉为“万世师表”、“人民导师”,51个人民团体将陶行知安葬在他播下爱的种子的晓庄,今天我们有责任将这颗爱的种子撒到一切需要爱的地方,酿造出更多的幸福果实供大众分享。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