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成都大学考试>正文

四川专升本可以报考省外院校吗?有何规定?

2025-07-22 17:27

来源:四川统招专升本

作者:四川统招专升本

  根据四川省现行政策,普通考生无法报考省外院校,但退役大学生士兵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省内渠道升学。

  一、普通考生:严格限制省内升学

  报考范围限定

  四川省统招专升本仅限省内全日制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报考,且只能升入四川省内的本科院校(包括公办、民办及职业本科)。例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只能报考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不能报考重庆、云南等地的院校。

  政策依据

  教育部明确规定专升本考试为省级区域性升学考试,各省自行制定招生计划、考试科目和录取规则,不跨省开放。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5 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规定》中,招生院校名单全部为省内高校,无省外院校参与。

  户籍与学籍限制

  即使户籍在四川,若专科就读于外省,仍需参加专科所在省的专升本考试,无法回川报考。

  外省户籍的四川专科生,只要符合省内报考条件(如成绩要求、学籍在川),可正常报考省内本科院校,但同样不能跨省选择省外院校。

  二、退役大学生士兵:可报考省内院校,无跨省资格

  省外院校退役士兵的报考路径

  若为省外专科院校退役士兵,且符合以下条件,可申请参加四川专升本:

  从四川省应征入伍(即入伍地为四川);

  退役后未享受过免试专升本政策;

  于规定时间(如 2024 年 12 月 4 日 - 11 日)登录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预报名,提交身份证、入伍通知书、退役证等材料。

  此类考生需参加职业适应性综合考查(代替统考),并在成都锦城学院考点考试,最终可填报四川省内 30 个平行志愿。

  省内院校退役士兵的报考优势

  省内专科院校退役士兵可直接通过生源院校申请免试,免于参加统考,但需通过职业适应性考查,并在本校或指定考点参加考试。例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退役士兵可报考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省内高校。

  跨省限制仍存在

  无论退役士兵的原专科院校是否在四川,均不能报考省外本科院校。四川省的退役士兵免试政策仅针对省内招生计划,外省院校的专升本需按当地政策执行。

  三、未来试点可能性:跨省合作尚未开放

  政策探索方向

  四川省教育厅近年提出探索与重庆、云南等地的跨省专升本合作,但截至 2025 年 7 月,尚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例如,2025 年 4 月有消息称可能开放部分跨省名额,但最新政策文件(如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2025 年 4 月发布的志愿填报通知)仍未提及省外院校招生计划。

  当前唯一例外

  若考生通过非统招渠道(如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可自主选择省外院校,但此类升学不属于 “统招专升本” 范畴,学历性质为非全日制。

  四、报考建议:严守政策红线,避免误判

  查询官方文件

  考生务必登录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阅《2025 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实施规定》《本专科专业对应指导目录》等文件,确认报考范围和条件。例如,《目录》明确规定所有可报考的本科专业均为省内院校。

  退役士兵的特殊注意事项

  省外院校退役士兵需在预报名时准确填写入伍地、退役时间等信息,避免因材料不全被驳回。

  若已在其他省份享受过免试专升本政策,不得重复申请四川的免试资格。

  警惕非官方信息

  部分机构或网站可能宣传 “跨省专升本捷径”,但根据现有政策,统招专升本跨省报考无合法途径。考生应通过教育考试院、生源院校招生办等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普通考生:完全不能报考省外院校,仅限四川省内专科升省内本科。

  退役士兵:可报考四川省内院校,但无跨省资格,需通过特定流程申请。

  未来政策:跨省合作仍在探索中,当前无开放时间表,需以官方通知为准。 

  建议考生优先规划省内升学路径,若有跨省需求,可考虑毕业后通过考研、成人教育等方式实现。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新东方专升本团队提供了全面的备考指导和院校分析。无论考生是希望提升学历,还是追求专业深造,新东方都能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辅导,助力考生实现升学梦想。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1.这些本科专业竞争人数增多!

  2.四川专升本的社会认可度高吗?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