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成都大学考试>正文

9月考研备考预警,别让 “盲目比较” 拖垮你!

2025-09-17 14:49

来源:

作者:

  刚踏入考研中后期,最近和大家聊天时发现:很多同学都陷进了比较焦虑的漩涡:有人看到别人刷完 3 遍真题,自己刚过 1 遍就慌;有人听说室友每天学 14 小时,自己学 10 小时就觉得 “不够努力”;这种比较像根小刺,慢慢扎出自卑感、自我否定,甚至越想越厌学,连休息都在焦虑,最后变成「越比较越低效,越低效越焦虑」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 “比较” 会变味?

  心理学里的「社会比较理论」说过:我们天生会通过和别人对比认识自己。

  正常的比较是:比如 “他笔记分类清晰,我可以学这个方法”,帮你找到进步空间;

  但「盲目比较」会变成「自我消耗」:只盯着别人的 “结果”(刷了几遍题、学了几小时),却忽略彼此的 “基础差”,反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为什么考研的 “盲目比较” 大多没意义?

  核心原因是「比较前提不成立」!

  每个人的基础、作息、擅长领域本就不同(有人天生对数学敏感,有人背政治过目不忘),再加上:

  专业不同 = 目标线不同:你考双非文科(目标 350 分),他冲 985 工科(400 分才够),比 “谁复习快” 没有任何意义;

  院校不同 = 考题不同:同专业里,你考自命题、他考统考,参考书和真题方向完全不一样,比 “谁错题少” 纯纯给自己添堵。

  真正有用的比较:跟 “昨天的自己” 比(成长型思维)

  用具体数据代替情绪内耗,让比较变成「进步推手」,试试这两个方法:

  方法 1:动态自我对比(看自己的 “成长轨迹”)

  拿 3 月的自己和 9 月的自己比 ——

  3 月:英语长难句拆不明白 v.s. 9 月:现在能流畅翻译;

  3 月:政治唯物史观总混 v.s. 9 月:现在能复述核心考点;

  这些「看得见的收获」,才是最实在的自我肯定。

  方法 2:量化分数目标(别只说 “要考高分”)

  先查目标院校近 3 年录取均分,把总分拆成具体科目:比如目标 380 分→英语 75 + 政治 70 + 专业课 235;

  再细化到题型:英语阅读最多错 3 个、政治选择题拿 40 分、专业课名词解释至少对 8 个;

  定期模考后对照调整:这次阅读错 5 个?是词汇不熟还是题干没读懂?下次重点补哪块?

  最后想说:你的情绪值得被接纳

  备考时出现焦虑、自我怀疑很正常!这些情绪不是 “坏东西”,而是身体在提醒你 “该停一停、调一调了”。

  管理情绪本就是考研的必修课。毕竟能坚持到现在的你,已经比当初犹豫要不要考研的自己勇敢多了!

  如果最近觉得 “心里堵得慌”,不妨在这里留个言:是纠结别人的复习进度?还是卡在某个知识点?是怕 “时间不够用”?还是担心 “努力没结果”?把坏情绪说出来,这里就是你的专属树洞,我们一起慢慢捋清楚~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研究生信息,包括研究生历年分数线、历年真题、考研大纲、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等,或者想要了解考研培训课程:

  可以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也可以直接联系在线老师进行咨询。

  成都新东方考研培训班,有考研集训营、考研无忧班、在职考研班、1对1定制等多种考研班型课程可选。

  咨询链接:点这里咨询

  现在报名还可以获取免费考研备考规划,欢迎各位同学们随时咨询噢~

新东方考研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