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大盘点(1)
2025-04-29 16:12
来源:
作者: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大盘点
第一章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 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3 年 10 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1844 年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失去领土(陆)、领海(海)、关税(税)、司法(司)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另一个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 年编成《海国图志》 );在 1843 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第二章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失败原因: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于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
(1)目的:为了挽教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提出:“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1、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为: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维新派的局限性: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惧怕人民群众。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三章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2)资产阶级革命掘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邹容的《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3)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 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 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年 3 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大;
主观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还有更多考研资讯可以点击【新东方考研官网】了解,点击右下角聊天框可联系在线老师领取考研规划~
贵阳新东方考研课程火热报名中...详情可咨询在线客服或电话联系:19306512152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