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贵阳大学考试>正文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大盘点(3)

2025-04-29 16:27

来源:

作者:

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大盘点

第七章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10 月 10 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同意“长期合作, 坚决避免内战”。 党中央、 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目的: 避免内战。

(2)1946 年 1 月 10 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2、内战爆发

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1、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第三条道路的幻灭(本质上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建国道路)

(1)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从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格局的形成

1949 年 1 月 22 日,《对时局的意见》, 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四、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1、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1949 年 3 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主要内容有: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3)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个历史性文件。《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八章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宣告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 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世界人口总数 1/4 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阶段。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 我国社会的本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1951 年底到 1952 年 10 月, 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 旨在惩治腐败, 拒腐防变, 保持党的先进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体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 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3)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这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3)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第九章

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1、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1)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标志。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两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法; 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3)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这次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大跃进”及其纠正

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此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从“大跃进”轨道转入调整。

 

还有更多考研资讯可以点击【新东方考研官网】了解,点击右下角聊天框可联系在线老师领取考研规划~

贵阳新东方考研课程火热报名中...详情可咨询在线客服或电话联系:19306512152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