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陈丽景>正文

与艺术结缘的人生从东方到彼岸——被爱丁堡钦点的艺术女孩

2023-05-03 16:37

来源:

作者:新东方国际高中

01

八小时斩获爱丁堡

本硕录取的艺术青年
New Oriental Academy

 

“我一打开邮箱,以为自己看错了,当时还担心爱丁堡把我的offer撤回去!”从提交申请到收获爱丁堡大学景观设计专业本硕连读的offer,自称“设计小白“的丁维叶只用了不到8个小时的时间,这让前一阵千辛万苦做完作品集还担心没有大学录取的她,真正吃了一颗定心丸,她终于可以笑语盈盈地宣布着:”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成功拿到了爱丁堡大学景观设计本硕连读、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纽卡斯尔大学景观设计三所院校的offer,也参加了UCL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的面试,我在申请的路上没有遗憾了。”

在丁维叶看来,这满满的收获当中有一点点幸运的成分,也有一点点奇迹的闪现,但是更多的是她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为自己打开了崭新世界的大门。这个小时候连素描都没学过的姑娘,“半路出家”到现在成为艺术设计的“半个行家”,她归结为热爱与机遇。

“我以前很喜欢画画,就想学习艺术方向的专业,当时的老师建议选择综合一点的,不会太工业,也不是太纯艺的设计,然后给推荐了景观设计。”丁维叶笃定地说道:“而且在艺术学习和体验的过程当中,学校给予了我很多创作和实践的机会,也为我的申请和专业选取提供了很多帮助。”


作为学校艺术社团的社长,她曾经多次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从中秋赏月那玲珑剔透的灯盏和竹扇,到琳琅满目、令人赞赏的美术展,生花妙笔绘制生命之长图,幽思游荡于万家之灯火。

在2021年新东方艺术展上,丁维叶和小伙伴们被山海经中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所吸引,将书中描写的神兽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历时半年之久,共同创作出了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为这部古籍赋予了新的灵魂!

她和艺术社团小伙伴们经过老师的个性化指导,从细微之处窥见广博,收集中国古代元素作为创作素材,借鉴十九世纪末最伟大的英国画家比亚兹莱的艺术风格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宣纸上大胆挑战勾线一次性成画,让古风雅韵在展厅弥漫开来。

除此之外,中秋游园会上大放异彩的珐琅画也出自丁维叶之手,对于这幅工艺繁复、立意深远的作品,她说道:“为了在中秋节让同学们了解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艺术老师带领我们制作掐丝珐琅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从掐丝到上色,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艺术重要的并不是你某一项技能的好坏,而是不断创新与试验,将时间的流动做成永恒的定格。”丁维叶通过不断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与前行,在她的世界里感受着沉静的古朴气息与流动的时代发展。

 

02

艺术生的学术进阶之路

New Oriental Academy

 

艺术专业成绩优秀,学术专业同样出色的丁维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所有艺术生正名:学艺术的学生,学术成绩依然可以优秀到一骑绝尘!这些所有的成绩不是偶然得之,更重要的是在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浓厚又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从兴趣入门,以探究为路,用自律成长,为成绩喝彩。

“很难想象,在来到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之前,我的英语差的一塌糊涂。“丁维叶谈起这几年的变化,英语学习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话题。”刚刚入学的时候英语完全听不懂,只要是外教教授的科目我完全听不懂,完全不知道从而下手。 ”丁维叶接着说道:“当时我们班主任是体育老师夏老师,谁能想到体育老师在英语领域卷起来了,每天带着我们从早到晚地背单词,直到我在课上不断遇到最近背过的单词,开始在熟悉感与小小的成就感中前行。”经过一年时间,丁维叶在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班主任负责、授课老师随时答疑、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中,英语学习突飞猛进,仅仅一年时间,她已经从“听不懂与说不出“的英语beginner变成了和外教老师对答如流的语言达人,为日后申请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除此以外,丁维叶还在多个学科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切入点。她说:“我特别喜欢学校里面的实验课,因为这是真正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理论的必备途径,而且完全区别于原来公立学校的模式,是真正让我们通过实践和探索获取更好知识的记忆方法。”在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老师们致力于通过实践的机会,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缩小抽象与具象的差距,用真实的知识理解真实的世界!


学校与老师们的用心良苦,都为孩子们的学习铺就了更加宽广的坦途,让他们真正在属于自己的赛道尽情驰骋。


03

作品集的突围与收获

New Oriental Academy

在最后申请阶段,丁维叶收到了来自升学指导老师及艺术专业老师的持续支持,完成了直达梦想学校的理想通路。

在丁维叶引以为傲的作品集中,她用四个项目诠释了“生活即艺术,一瞥变惊鸿”。第一个项目从她每日沉浸的校园生活出发,她将棋牌游戏与学校生活环境相结合,在游戏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建造规则,自由的搭建属于自己的校园,用纸张和色彩为自己和同学们搭建了一场专属于学生时代的设计景观实验。

丁维叶当然不满足将设计只应用于校园之中,她将更多生动有趣的想法延展到了生活过的城市——北京和武汉。

 

丁维叶说:“我用工业材料和自然材料来共同展现城市的发展,借用混凝土、石膏、玻璃、石头、植物等多种材料来制作建筑物模型,营造真实的城市发展景象,将人工制品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通过更加直观地表达,让更多人看懂城市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与机遇。”在这个项目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部分是用可发芽的黄豆来代替城市中的植物,通过豆芽的生长来模拟植物在城市中野化的效果,让自然生态景象更加逼真,也与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人工环境形成强烈的世界冲击,成为冬天的景观作品。
 

当丁维叶走过很多条北京胡同,她的灵感终于衬着七彩祥云来到她的笔下,对于这个作品,她不断表达着对时间与建筑以及景观的认知。“我在实地考察后观察到他们门口的石墩、青瓦花窗、常养的植物等,都充满了专属于自己世界的节奏感——与立交桥上疾驰的车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这些元素我进行了线条或图案的提取。并且通过重新排列组合设计了一个多功能装置,以织物结构编织了胡同居民们的故事,不仅可以供小朋友们玩耍,老人们还能在这下棋,夏天时可以乘凉休息,冬天也有漂亮的雪景。”在丁维叶的巧思之下,时光仿佛凝滞在了这一方小天地,无惧流逝,不言古今。

当实物景观作品一个一个出具模型之后,丁维叶开始思考,如何能让作品更具灵魂?她回想起了在学校参加过的“仁育苑爱心志愿”活动,他们在活动中照顾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并提供陪伴。“所以我就想为这些有缺陷的孩子设计玩耍场地,在一次陪伴中,很多孩子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绘画,而是画了很多抽象的线条与点,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于是我找了6位小朋友的作品,提取了他们表达想法的图案,将线条融入到我的设计图中,再将充满圣洁的教堂彩色玻璃元素与之进行融合,这承载着色彩、梦想与光影的亚克力板,借助阳光将这些色彩照进场地,正如同希望与温暖照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提及在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学习的过程,丁维叶总是笑嘻嘻地感恩父母为她挑选适合她成长的环境,感谢学校对孩子们自由的包容与尊重,在她看来,大胆创新与因材施教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希望迈入艺术殿堂的丁维叶,依然可以在大洋彼岸保持感恩、乐观、勇于尝试的特质,去感知世界的广博,去追寻更美的艺术人生!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