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陈丽景>正文

追求世界排名第一的名校,也追逐未来的无穷变化,他的梦想掷地有声地提交着明天的答案

2024-06-26 10:14

来源:

作者:新东方国际学校

登上新东方集团的舞台!

在新东方【三十而立 行远四方】的主题晚会上,新东方成立三十年以来,各个板块的见证者、亲历者在用语言、歌曲、舞蹈等形式,表达着对历经风雨依然傲然在时代潮头企业的深沉热爱,在这异彩纷呈的晚会上,一组少年的高歌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他们用《骄傲的少年》表达着对新东方的祝福和对未来世界的憧憬。

在大家的簇拥和掌声中,演出大获成功,主唱之一的杨大伟更是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毕业班的学生,在中学生涯的最后一年,能够代表学校展示新东方少年的风采,让他激动不已。


“这样充满挑战和成就感的故事,我在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经历了很多。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和特质,来为每个人提供不同的成长体验,能够登上新东方集团的舞台不是一蹴而就,在后面我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但是在这里,能感受到人人对于不完美近乎完美的包容。”杨大伟说。
 

从九年级入读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以来,杨大伟就在新东方这艘满载希望的大船里破浪前行。

杨大伟在站在台前初期,也经历了忐忑不安、紧张到手抖,但是老师们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从班级集会、年级集会到一年一度的冬季慈善音乐会的舞台,他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爬着。

 
“第一次主持小型集会的时候,我当时手抖得特别厉害,我当时就挺不自信地看向我的班主任,他只是默默地给我了一个‘赞’的手势,不断给我鼓励,让我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下来了,后面每次类似的机会学校都会想到我,让我不断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在别的学校,第一次看我这么紧张后面还会不会给我机会让我继续尝试,幸运的是,在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老师们的信任和鼓励,让我越来越自信。”
 

从一次次拉开的大幕和一次次紧张到布满汗渍的双手,再到几万人舞台上自信的表演,杨大伟总是调侃自己是不是从大家口中的I人变成了E人(MBTI人格测试),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再多的测试和标签都不能完整地表达一个人的内心,老师与朋辈的支持与愈发浓烈的自信,成为了他对抗困难的解药。

“能感觉到自己勇敢了,敢于和更多不同的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这种勇敢也延伸到了我的IB课程学习当中,六门科目相互平衡、全英文的论文写作、申请文书的撰写像几座大山让我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台上的磨砺,让我真的不再恐慌与畏惧。”


这是台前灯光赋予杨大伟的能量与勇气,也是他在这世界上不断寻找突破自己人生重围的缺口,在一些裂隙之中,寻找光的方向。


世界的孩子,关于世界的选择

 

杨大伟来自一个有意思的中西方结合家庭——爸爸是比利时人,妈妈是地道的山东人,在不同声音的家庭中,他率先感受到了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在多元的成长环境中也滋养出来对世界更多的理解。

 
“我父母都是家居设计行业的探索者,所以我对世界的理解是从‘家’开始的,这不是一个住所,而是一种对情感的表达,里面的家具和设计都是对家的表达,不是简单的纹饰和装裱,是有很多幸福的意义在其中,我当时就挺感兴趣的。”杨大伟说。

家庭和学校得知他对于未来职业方向的期待,于是为他开设了沉浸式体验的学习道路。

父母每年都会带着杨大伟远赴欧洲参与各种家居展览,了解行业前沿的发展动态,也带他参与国内家居展示活动,让他在热情与兴趣的引领下,深入体验设计与生活、时代与态度的关联与温度。

学校在跟家庭进行深入和详细的沟通后,让杨大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学校的设计类及展示类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为他申请及职业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艺术,成为了他肩扛IB学术重担的千斤顶。艺术老师也成为了他在学术与理想当中不断摆好天平的引领者。


“当时我和艺术老师沟通的时候,老师不仅不会让我对目标有太多压力,反而会通过我的想法和作品,不断地引导和支持我去做尝试和创新,激发自信,这是一种单纯的期待,不含任何苛求结果的期待和启发,让我勇于面对出现的各种状况和困难,从艺术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关于艺术与生活的松弛感,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不焦躁是解决问题的第一个门槛。”

这不仅仅是艺术赋予杨大伟的力量和成果,更是他对世界及未来的感触,尤其在决定真正走向艺术专业道路的时候,这份对人生的松弛感,让他更加坚定对于不确定时代的选择。

有人说,做艺术就代表着就业通道很窄,也代表着要不断为六便士折腰,而杨大伟认为,人在闲暇时间,应该去欣赏艺术、应该漫无目的地散步、应该沉醉于星辰大海,应该感受生活中的味道,如果这些时间被侵占了,等于让他丧失了生命旅程的完整性。

艺术是打破偏见,也是追随自我与世界同频的脚步。

 


我们都在追求被看见和被选择

“被看见”是不拘一格的具象化表达,也是获得偏爱的窄门。

“首先,新东方的招牌就代表了学术的专业度,留学与语言培训让我的家庭有天然的信任感。”

“其次,我在来到这之前,我去看了也体验了很多学校,但是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让我感受到了真实的亲切感。”

“最后,我来这个学校的时候,有很多老师跟我进行了面对面线下交流,我感觉这是真实的教育与沟通。”


杨大伟不假思索地一口气说出三个当初选择北京新东方双语学校的原因,而这一场毫不犹豫的双向奔赴,也叩响了这个少年的梦想之门。

“我的班主任老师除了会跟我聊学习、聊生活,很多时候在和我聊未来,当我真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居设计师了、当我真的成为我梦想中角色了,我现在要如何走好脚下的路,每个人都在帮我坚定目标。”

班主任老师既是学术的监督员,也是生活的陪伴者,让十几岁辛苦求学的孩子总能体会到教育者的温暖。

 
“他就像一个老父亲一样关怀,会关心我哪门课分在了哪个层级,我的学习吃不吃力,我关于学术的诉求有没有和老师们都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沟通,会感受到我的情绪和压力。比如一开始我刚来的时候,英语水平介于A班和B班之间,我当时也没有想好要去哪个层级,他就主动找英语老师和我一起沟通,因为我是新生,还有适应环境的过程,建议我先到B班适应一下,如果能够游刃有余,可以随时上到A班,让我特别感动。”


班主任的关怀是无微不至、萦绕在侧的,而学术老师与升学指导的支持,是关键问题的钥匙。


“刘子真校长教我们数学,他在最后临近大考的时候,给我们做一对一的知识点辅导,每一章真的懂了,你才能去复习下一章。这样可以跟着自己的节奏,慢慢的把每一步都学扎实,他真正在做的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他眼中的教育也是该对每个人都不一样,有针对性地去帮我们,让每个人在不一样的过程中不违和、不掉队。”


 

“在我整个升学申请的过程中,曾珂老师给予了我特别大的帮助,我申请的学校都挺天花板的——伦敦艺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从九年级开始在她的帮助下我知道了不同国家升学的区别,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是不是匹配,很多内容都在前期进行铺垫,所以在最后申请的时候,虽然压力也很大,但是内核稳定,这是升学教给我的从容不迫的时间管理与申请节奏,这是点滴穿石的力量。”
 
 

在众多老师的支持与呵护下,杨大伟几乎收获了他期待的所有院校的录取,他的高中生涯在高光中结束了,在学校三楼的艺术展区,悬挂着他的艺术作品,钢筋水泥的工业化坚固感与生机灵动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这是他眼中世界的冲突与和谐,像他正在迈步的艺术之路,有困住脚步的荆棘丛生,也有波浪式前进的光明坦途,两者并不矛盾,共生在未来的艺术家心中,才会对世界有更多不同的期待。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