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与化工基础(819)》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2025-07-27 19:5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材料与化工基础(819)》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一、考试性质
《材料与化工基础》由《材料科学基础》和《高分子化学》两门课构成。
二、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材料与化工基础》为闭卷考试,试卷总分150分,包括两个部分。
三、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占总分的60%)属于必做部分,必做部分的40%为材料素养考察,必做部分60%内容来源于《材料科学基础》中的“晶体化学基本原理”、“晶体结构”和“晶体结构缺陷”;第二部分(占总分的40%)属于选做部分,内容来源于《材料科学基础》或《高分子化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选做《材料科学基础》或《高分子化学》。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必做部分(60%)
1、材料素养考察:对基础材料科学的认知、科学思维与分析能力、学科前沿与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实验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2、晶体化学基本原理:球体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离子的极化;电负性;鲍林规则及其应用。
3、晶体结构:各种简单的典型的晶体结构的描述和特点;硅酸盐晶体结构的分类、性质和特点。
4、晶体结构 缺陷(1)点缺陷:点缺陷的概念和分类,Schottky缺陷,Frenkel缺陷,点缺陷的表示方法,缺陷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2)固溶体:固溶体的概念、特点、分类,置换型固溶体,固溶体的性质及应用;(3)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结构缺陷的概念、类型及形成条件。
(二)选做部分(40%)
选做一:《材料科学基础》 1、熔体和玻璃体 (1)熔体的结构(熔体的聚合物理论)和性质;(2)熔体的冷却过程(成核和晶体长大,析晶过程,影响析晶能力的因素);(3)玻璃的通性,玻璃的结构,玻璃态物质形成方法,玻璃的形成条件(从热力学观点、动力学观点、结晶化学观点解释)。 2、固体的表面和界面 (1)固体表面的特征、结构,固体的表面能; (2)固体界面的润湿; (3)吸附和表面改性。 3、粘土-水系统胶体化学 (1)粘土荷电的原因;(2)粘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3)粘土胶体的电动性质(电动电位及影响因素);(4)粘土-水系统的胶体性质。 4、相平衡和相图 (1)吉布斯相律,相、组分、自由度的含义; (2)一元相图中点、线、区域的含义,具有同质多晶转变的一元相图,SiO₂相图,一元相图的应用;(3)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和特征,Al₂O₃-SiO₂相图,二元相图的应用;(4)三元相图的浓度三角形、等含量规则、等比例规则、杠杆规则、重心位置规则(交叉位置规则、共轭位置规则)、连线规则、切线法则,三元相图的基本类型和特征;(5)掌握相图的基本规则和原理,能够分析熔体的冷却结晶过程,能够应用杠杆规则计算相量,能够初步运用相图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扩散(1)固体中质点扩散的特点;(2)扩散动力学方程;(3)扩散的微观机制;(4)扩散系数的求法及影响扩散的各种因素。 6、固相反应 (1)固相反应特点;(2)固相反应动力学方程;(3)影响固相反应的各种因素。7、烧结 (1)烧结的定义,烧结过程的推动力,烧结模型;(2)固态烧结和液态烧结的传质机理,各种传质机理的分析和比较;(3)晶粒生长和二次再结晶的概念和分析,晶界在烧结中的作用;(4)影响烧结的因素,Al₂O₃陶瓷的常见烧结方法,特种烧结方法及其常见应用。
选做二:《高分子化学》 1、绪论 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命名原则;掌握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高分子结构、聚合反应等基本概念。 2、缩聚和逐步聚合反应 掌握逐步聚合反应的特征;掌握反应程度、官能度、线型缩聚、体型缩聚等基本概念和产物结构;掌握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聚合度的控制、影响聚合度的因素,重要线型逐步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历程和制备方法;体型缩聚单体的条件、平均官能度的计算、体型缩聚的特点、利用Carothers方程预测凝胶点。 3、自由基聚合 掌握自由基聚合相关基本概念、单体结构与聚合机理的关系,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及特征,主要引发剂类型及引发机理,影响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的因素,自动加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熟悉阻聚、缓聚、动力学链及动力学链长、聚合上限温度等基本概念。
五、参考书目
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更多考研资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