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5-07-18 17:5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2026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本《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
本科目的考试,要求考生了解和理解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研究的 方法和模式、传媒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大众媒介的受众和效果、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 理论以及传播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流派等。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有较深入的了 解和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社会中的传播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80 分钟,总分 150 分。 试卷包括术语解释(30 分)、问题简答(70 分)、论述(50 分)三类题型。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 .传播学与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 了解
(1)传播、传播学、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的类型及其特点;
(2)代理人及其改变人们对大众传播理解的方式;
(3)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效果;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
(5)传播的四种模式;
(6)拉斯韦尔模式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施拉姆、勒温、拉扎斯菲尔德、拉斯 维尔、霍夫兰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对传播学做出的贡献;
(7)人际传播的理论和模式,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8)拉斯韦尔的5W模式。
理解
(9)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0)大众传播理论的变化;
(11)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课题;
(12)新媒介环境的特点;
(1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大众传播负面功能的认识,大众传播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14)麦克卢汉关于人类传播发展史的基本观点;
(15)编码与解码,传播过程中的 “ 噪音 ”。
2 .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与模式 了解
(16)归纳和演绎;
(17)科学调查的目标;
(18)模式与理论的区别;
(19)大众传播研究模式的功能与评估。
理解
(20)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2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22)影响调查研究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3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了解
(2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 ;
(24)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25)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传统媒介的冲击;
(26)大众媒介发展的基本历程,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优缺点。
理解
(27)传播者和大众传媒;
(28)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29)媒介的功能;
(30)媒介连锁企业和媒介集团。
4 .大众传播的受众 了解
(31)受众、大众和公众;
(32)大众社会理论。
理解
(33)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
(34) “使用与满足 ”研究的发展、评价。
5.传播效果研究 了解
(35)传播效果的概念、类型及研究课题;
(36)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7) “子弹论 ”;
(38) “传播流 ”研究、有限效果理论;
(39)两级传播理论;
(40)创新传播的形成和发展;
(41)李普曼。
理解
(42)适度效果模式、强大效果模式;
(43)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44)效果研究的新方向;
(4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四个阶段。
6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了解
(46)议程设置理论的概要和特点、意义和问题,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作用;
(47)议程设置研究的新领域、新发展,议程设置理论的一些较早的表述;
(48)文化指标。
理解
(49)议程设置的应用;
(50) “沉默的螺旋 ”理论及大众传媒在其中的作用;
(51) “培养 ”理论;
(52) “知识沟 ”理论及学界对该理论的批评,知识沟假说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含义 及其在当今社会的表现,缩小 “知识沟 ” 的方式, “上限效果论 ” 的主要观点;
(53)传播媒介在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54) 电视节目对儿童、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7 .说服理论 了解
(55)说服及态度的概念,研究传播的说服效果的两大学派;
(56)耶鲁传播研究计划;
(57)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58)诉诸恐惧,诉诸恐惧的说服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传播消息中与诉诸恐惧不 同的方法;
(59)抵制反宣传。
理解
(60)预防接种理论;
(61)说服的技巧;
(62)说服理论的新模式,新的说服过程模式的弱点。
8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了解
(63) 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制度与媒介的政治控制,控制和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因素;
(64)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媒介的控制;
(65)受众对媒介的社会监督控制;
(66)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大众传媒管制模式遭遇的挑战,以及应当遵循的思路;
(67)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理解
(68)报业的四种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关注的议题, 自由主义理论 的主要观点;
(69)新闻自由委员会;
(70)媒介与政府的关系的主要类型;
(71)媒体垄断。
9.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流派 了解
(72)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传播学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的原因;
(73)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理解
(74)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75)传播学的批判学派,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76)科学传播的主要模式和阶段。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沃纳 ·赛佛林、小詹姆斯 ·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郭镇之、 徐培喜等译,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 .丹尼斯 ·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六版),徐佳、董璐译,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2019年。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更多考研讯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我们将与你并肩作战,第一时间为你捕获所有关键招考信息!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