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沈阳大学考试>正文

辽宁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816《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

2025-09-03 17:08

来源:辽宁大学研究生

作者:

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发布,备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更多考研资讯信息。




科目代码:816

科目名称:西方经济学

满分:150分


微观经济学


一、引论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简史

二、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及供求模型的应用

(一)微观经济学概述

(二)需求函数

(三)供给函数

(四)供求均衡及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五)弹性理论、与需求相关的弹性、与供给相关的弹性及应用

(六)蛛网模型

(七)供求模型的应用

三、消费者理论

(一)效用理论概述

(二)基数效用论及消费者均衡、消费者需求

(三)序数效用论及消费者均衡、消费者需求

(四)消费者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

(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六)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与风险

四、生产者理论

(一)厂商及其生产函数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三)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等成本线与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四)规模报酬

(五)机会成本、经济成本与成本函数

(六)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关系

(七)长期成本函数

(八)规模经济

五、完全竞争市场

(一)市场的类型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七)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八)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评价

(九)自由贸易的福利评价

(十)税收的福利评价

(十一)最低限价的福利评价

(十二)最高限价的福利评价

六、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垄断市场与均衡

(二)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

(三)自然垄断以及对自然垄断的公共管制

(四)垄断竞争市场与均衡

(五)寡头市场

(六)解释寡头市场行为的经济模型

(七)不同市场的比较

七、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与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三)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四)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概述

(五)劳动供给曲线

(六)劳动市场均衡

(七)劳动市场买方垄断均衡与完全竞争均衡的比较分析

(八)劳动市场卖方垄断均衡与完全竞争均衡的比较分析

(九)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十)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十一)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八、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二)经济效率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五)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六)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七)社会福利函数与不可能定理

九、博弈理论

(一)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二)同时博弈的纯策略均衡与混合策略均衡

(三)序贯博弈与均衡

十、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市场失灵

(二)垄断与市场失灵

(三)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四)外部影响与市场失灵

(五)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与市场失灵

(六)信息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


一、宏观经济的指标及其衡量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二)GDP及其核算方法

(三)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四)名义GDP与实际GDP

(五)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二、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均衡的国民收入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及应用

(四)乘数理论

三、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

(一)IS模型

(二)LM模型

(三)IS—LM模型及应用

四、开放条件下的IS—LM模型

(一)汇率和国际贸易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模型

(二)总供给模型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应用

六、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的原因及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成本

(三)菲利普斯曲线

七、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二)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五)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六)供给管理的政策

八、经济增长模型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核算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应用

(四)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及应用

(五)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九、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其它消费理论

(二)投资理论

(三)货币需求理论

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比较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模型分析、政策主张与应用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模型分析、政策主张与应用

(三)比较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更多考研常识、考研热点、请关注新东方考研网领取更多考研大礼包。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