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大连大学考试>正文

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综合知识四》

2025-04-30 11:34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

作者: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综合知识四》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发布,备考2025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更多2025考研资讯信息。




科目代码: 342

考试科目: 农业综合知识四

本考试大纲由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 2021 年 8 月 25 日通过。

一、考试性质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是为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管理

专业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

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通过该科目考试,测试考生掌握

农业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三

农”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是否具有攻读该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

质、理论基础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

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农业经济理论的

素质,并有利于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上的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

农业经济学涵盖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等基本理论。要求考生掌握:

(一)掌握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保

护与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能够运用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

业保护与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

题。

三、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参加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硕士农业管

理领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所有考生。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

钟。

(二)试卷内容结构

农产品市场(20%)、农业生产要素(30%)、农业微观经济组织

(30%)、农业保护与农业发展(20%)

(三)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比例

试卷题型结构为:选择题(20 分);名词解释题(20 分);简答

题(40 分);分析题(30 分);论述题(40 分)。

五、考查内容

1.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新型农业形势及农业发展新

阶段的趋势。

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含义、规律、特点与

影响因素、价格弹性。中国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形势。

3.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市场与流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新型

产销对接模式与电子商务、期货市场、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

4.农业市场要素:土地(土地集约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服

务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农业劳动力(农业劳

动力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进

步(农业技术进步概念、理论和道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方向与目标);

农业资金(农业资金含义、运动规律与特点、农业财政资金、信贷资

金、农户资金;农业信息(内涵与作用)。

5.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家庭经营历史演变;农业家庭经营的理论

分析;农户兼业;中国农业家庭经营。

6.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工商

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

7.农民收入:农民收入基本概念、构成;我国农民收入不平衡与

增长缓慢的现状及深层次原因;促进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

施。

8.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与经济特性;农产品质

量安全管理的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监管。

9.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内涵、特征与内容;农业现代化发展

战略。

10.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特征与形成条件;农业产业

结构的演进趋势与合理化;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1.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影响

因素;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生态农业。

12.农业经济新问题和新发展:国家最新农业经济问题(主要是中

央历年涉及农业的一号文件及其他涉农文件,以近两年为主)。

六、参考书目

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第 3 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15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