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大连大学考试>正文

辽宁新增以下硕士点!人工智能 / 碳中和专业首年招生易上岸

2025-06-25 17:48

来源:考研研究生

作者:大连新东方考研

  2025 年考研帷幕拉开之际,辽宁省高校新增硕士点名单正式公布,其中人工智能与碳中和相关专业的首年招生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辽宁省响应国家 "十四五" 规划中关于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更为考研学子提供了难得的 "上岸窗口期"。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明确提出,要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增设专业学位授权点,而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核心区域,其新增硕士点布局与区域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本文将系统解析辽宁高校新增硕士点的具体情况,深度剖析首年招生的四大优势,并提供精准报考策略,助考生抢占战略新兴专业的录取先机。

  一、战略专业的落地图谱:辽宁高校新增硕士点全景解析

  (一)人工智能专业:交叉学科布局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辽宁工业大学作为省内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硕士点的高校之一,其交叉科学学院于 2023 年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硕士点,2025 年正式启动全日制招生。该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形成跨学院联合培养机制,专任教师团队博士学历占比达 100%,并拥有辽宁省高校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6 大科研平台。值得关注的是,其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方向特别设置 "人工智能 + 制造业" 特色课程模块,与华晨宝马、大连重工等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首年计划招生 40 人,报考门槛设定为数学二 / 英语二,适合理工科背景考生冲刺。

  大连理工大学则依托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熟基础,于 2025 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硕士点(代码 085410),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该专业整合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七大研究方向,与华为大连研究所、东软集团共建实习基地,并设立 "企业导师制",每位学生可获得行业专家一对一职业规划指导。其招生简章显示,首年招生名额为 60 人,复试线预计参照国家线(工学门类),且对跨考生开放,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背景者优先。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自设人工智能二级学科硕士点则凸显 "智能教育" 特色,依托辽宁省教育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开设教育机器人开发、智能评测系统设计等特色课程。该专业 2025 年计划招生 30 人,特别欢迎教育学与计算机交叉背景的考生,其 "人工智能 + 教育" 的培养模式在省内独树一帜,就业方向直指教育科技企业与中小学智慧教育岗位。

  (二)碳中和专业: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学科创新实践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的能源与环境工程硕士点(代码 0807Z2)虽非 2025 年新增,但今年首次明确将 "碳中和技术" 作为核心研究方向。该专业依托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下设温室气体减排、氢能利用等六大实验室,拥有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国际领先设备,并与辽宁省能源动力系统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深度合作。2025 年该专业扩招至 50 人,初试科目为数学一 / 英语一,适合能源、环境类专业考生报考,其与鞍钢集团合作的碳捕集项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科研实践机会。

  东北大学虽未在搜索结果中明确新增碳中和硕士点,但其冶金工程学科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2025 年新增 "低碳冶金" 研究方向,属于碳中和交叉领域。该方向整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资源,与本钢集团共建 "绿色钢铁" 联合实验室,毕业生可进入钢铁行业头部企业从事碳足迹核算、节能技术开发等工作。据该校研招办透露,该方向首年计划招生 20 人,将从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调剂生源,为相关专业考生提供跨方向深造机会。

  二、首年招生的四大红利:为什么 2025 年是最佳报考时机

  (一)竞争压力洼地:报考热度与录取概率的黄金配比

  辽宁科技大学 2024 年新增硕士点的报考数据显示,首年招生专业的报录比普遍低于 1:3.远低于传统热门专业 1:8 的平均水平。以辽宁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硕为例,其首年招生知晓度有限,预计报考人数在 80-100 人之间,按 40 个招生名额计算,录取概率可达 40%,而同类成熟专业在该校的录取率仅为 15% 左右。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因新增碳中和方向,2025 年将释放 20 个额外招生名额,且一志愿报考者可享受 "初试加分政策"(科研成果经认定后最高加 10 分)。

  (二)命题规律透明:基础考点与复习策略的精准把握

  首年招生专业的试题往往侧重基础理论考察,避免设置偏题怪题。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透露,其 2025 年专业课《人工智能基础》将以经典算法、机器学习基本理论为核心考点,参考书目明确为周志华《机器学习》与李航《统计学习方法》,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研科目高度重合,跨考考生可共享复习资源。碳中和方向的《能源环境系统工程》则注重能源转化原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基础内容,历年能源动力类专业真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资源倾斜效应:奖学金与科研机会的双重加持

  为保障新专业培养质量,辽宁高校对首年招生硕士点普遍实施资源倾斜政策。大连理工大学为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新生设立 "碳中和专项奖学金",一等 1.2 万元 / 年(覆盖前 30% 学生),且助研岗位津贴在常规 700 元 / 月基础上增加 300 元,达到 1000 元 / 月。辽宁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硕则实行 "双导师制",除学术导师外,每位学生可匹配一位企业导师,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优秀者可获得华为 "智能基座" 奖学金(最高 5000 元)。

  (四)调剂窗口宽松:跨专业申请与二次选拔的政策红利

  首年招生专业通常留有一定调剂名额,为一志愿失利考生提供二次机会。大连理工大学研招办明确,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 2025 年将接收 10 名调剂生,优先考虑能源动力、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辽宁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硕士点则对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的调剂生开放,允许其参加 "智能教育应用" 方向的专项选拔。此外,辽宁省教育厅规定,省内高校新专业调剂分数线可在国家线基础上下浮 5 分,进一步扩大了调剂机会。

  三、三维报考策略:从院校选择到风险防控的全流程指南

  (一)梯度择校模型:匹配不同考生的风险收益偏好

  冲刺 985 平台型院校: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硕依托 "双一流" 学科优势,适合希望进入科研院所或头部企业的考生。其 "人工智能 + 海洋工程" 交叉方向与该校船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度合作,首年招生竞争较小,建议初试目标分数设定为 320 分(国家线附近)。

  聚焦行业特色院校:辽宁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硕侧重 "智能 + 制造" 应用,与区域产业结合紧密,适合意向就业于东北装备制造业的考生。其专业课难度较低(考数学二),且对辽宁本地考生有隐性加分政策,建议初试目标分数 290-310 分。

  关注地方强校机会:辽宁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硕士点突出教育应用特色,适合计划从事教育科技工作的考生。该专业复试环节注重综合能力考察,对跨考生友好,建议初试目标分数 280-300 分。

  (二)备考资源整合:专业课与跨学科知识的高效构建

  人工智能专业备考需构建 "计算机基础 + 算法核心" 知识体系:《数据结构》(严蔚敏版)与《操作系统》(汤小丹版)为会考基础;《机器学习》重点掌握线性回归、决策树等经典算法;建议每周完成 2 道 LeetCode 中等难度题目,积累编程实战经验。大连理工大学官网已公布首年专业课样题,其中 80% 题目为教材课后题改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碳中和方向备考需侧重 "能源科学 + 环境科学" 交叉知识:《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版)与《传热学》(杨世铭版)为核心教材;《环境化学》需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转化等基础理论;跨考生可通过 "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学习《碳中和技术概论》(清华大学课程)补充专业知识。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提供近 5 年能源动力类真题作为参考资料。

  (三)风险防控清单:新专业报考的避坑指南

  资质核查: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公示名单(2024 年 10 月发布)确认目标专业合法性,避免误入 "虚假硕士点"。辽宁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校新增硕士点均已通过教育部备案。

  师资调研:查阅院校官网导师名单,确认新专业是否具备稳定师资团队。如辽宁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硕师资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且 80% 教师有企业实践经历。

  就业跟踪:联系在读学长或院校就业办,了解新专业实习就业资源。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与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建立就业合作通道,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 100%。

  四、未来展望:从辽宁实践看战略专业的人才培养逻辑

  辽宁省新增人工智能与碳中和硕士点的布局,本质上是区域经济转型与高等教育改革同频共振的体现。人工智能专业的 "智能 + 制造" 特色,直接服务于辽宁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建设;碳中和方向则契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需求,为钢铁、能源等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这种 "产业需求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的闭环机制,使得辽宁高校新增硕士点具有鲜明的就业导向性。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选择首年招生的战略专业,不仅意味着更低的考研竞争成本,更能抢占新兴领域的人才红利期。猎聘数据显示,人工智能领域硕士起薪较传统 IT 岗位高 20%,碳中和相关岗位 3 年年薪增长率达 35%。辽宁高校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专项奖学金等机制,正加速构建 "学习 - 实践 - 就业" 的一体化通道,为考生提供从 "易上岸" 到 "好就业" 的全程保障。

  站在 2025 年考研的时间节点,辽宁新增硕士点所释放的政策红利,为考生提供了改写竞争格局的宝贵机遇。理性评估自身实力,精准匹配院校专业,充分利用首年招生的信息差与资源倾斜,方能在这场人才培养结构变革中赢得先机,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考研信息,包括历年分数线、历年真题、成绩查询、考研大纲、招生简章、招生计划等,可以关注大连新东方考研官网,也可以直接联系在线老师进行咨询。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你的考研政治复习提供帮助,祝你备考顺利,考研成功!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