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大连大学考试>正文

2025 考研报名人数下降,这些专业却在疯狂扩招,你知道吗?

2025-07-23 17:44

来源:大连新东方考研

作者:Joy

  “考研降温”成为2025年最意外的热搜:388万,比去年再少50万,连续两年下滑86万。当“卷学历”性价比被反复质疑,当出国、考公、直接就业都在分流,考研终于不再是本科毕业生的“默认选项”。然而,报名人数下降≠上岸变简单——国家线普降10分,复试线却在部分高校悄悄上涨;推免比例一路飙升到50%以上,统考席位其实更稀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在总量“微增”1.5%的招生计划里,扩招名额正悄悄向少数专业集中,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新格局。

  就用官方数据来说,2025年全国硕士统考计划招生87.22万人,其中60.2万是专硕,占比首次突破2/3;而学硕则缩减0.6万,传统学术型专业“缩水”已成定局。再往下看学科,扩招最猛的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网红”MBA,而是扎扎实实的理工农医。工学、经济学、交叉学科新增学位点最多——一年就净增1657个硕士点。一句话总结:国家真正缺的是能把论文写在生产线、写在医院病房、写在芯片车间的专硕人才。

  哪些学校“动作最大”?

  1. 南京大学:一口气扩招500人,总量达6200人。

  2. 中南大学:再加500人,冲到6600人。

  3. 广州大学:从3500人跃升至4000人,增幅14%。

  4. 南方科技大学:1250→1600.涨幅近30%,全部投向理工科。

  5. 深圳大学:材料工程+28人、临床医学+65人,仅这两个专业就多出近100个席位。

  如果你盯着这些名字,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标签——“双一流”里的理工医强校。扩招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投向“卡脖子”领域。

  把目光放到具体专业,扩招最“疯狂”的五大方向浮出水面:

  ① 085601 材料工程——新能源电池、半导体基材需求爆炸,多所985直接+30%名额。

  ② 105100 临床医学——住培+专培并轨,医院“医生荒”倒逼招生275人起步。

  ③ 085400 电子信息(专硕)——芯片、AI、自动驾驶,国家线降15分但复试线反涨。

  ④ 095100 农业(专硕)——智慧农业、生物育种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大、华农扩招20%。

  ⑤ 025100 金融(专硕)——看似文科,实则金融科技、量化交易方向被“理工人”挤爆,部分院校扩招50%仍一位难求。

  一句话:谁离“产业链”最近,谁就能拿到扩招红利。

  为什么偏偏是它们?

  政策指挥棒: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白纸黑字——2025年专硕要占到总规模的2/3.

  产业用人荒: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三大赛道缺人缺口超百万,企业直接给高校下“订单”。

  经费与项目: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点研发计划经费暴涨,导师手里有项目自然要招学生。

  推免红利:理工类推免生比例高,学校顺势把空出的统考名额向专硕倾斜,既保质量又保规模。

  一句话:扩招不是“慈悲”,是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三链共振的结果。

  对2025届考生意味着什么?

  1. 择校新逻辑:与其死磕“卷王”985的学硕,不如盯紧强势工科211的专硕,复试线可能更低、奖学金更高。

  2. 专业新机会:临床医学住培并轨毕业即“四证合一”;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直接对接企业年薪30万+的岗位。

  3. 备考新策略:数学二+英语二+专业课难度整体下降,但复试加大实验、编程、案例分析权重,提前联系导师、做项目成为“刚需”。

  4. 学费与奖助:专硕学费普遍高于学硕,但配套奖学金、企业助学金也水涨船高,部分高校专硕全覆盖1.2万/年学业奖学金。

  一句话:把“扩招”翻译成“机会”,你需要的是信息差+执行力。

  给2026、2027考生的三点预判:

  扩招仍会继续,但名额只会越来越向国家急需领域集中,纯文科、冷门学硕可能继续缩招甚至停招。  推免比例还将提高,理工类强势院校或出现“推免>统考”的局面,提前做科研、发论文、参加夏令营才是硬通货。  专硕与产业融合程度更深,“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双导师制、“0.5+2”半年上课两年项目实战的培养模式会成为主流。  一句话:考研不再是“学历内卷”,而是“产业人才选拔”。早点看懂这一点,你就领先了大多数人。

  388万人报名,87万个席位,录取率22.5%,与2023年的24%相比看似略低,但别忘了:大量扩招名额集中在上述五大专业。如果你恰好是材料、电子、临床、农业、金融方向的考生,恭喜你,正站在风口;如果你还在“天坑”专业徘徊,不妨把这次“降温”当作一次重新规划人生的契机。2025考研,不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是精准对接国家战略的“人才高铁”。车票已经备好,下一站——上岸。更多考研择校择专信息请关注新东方考研官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