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考研大事记:招生简章、大纲发布、预报名全攻略
2025-09-01 15:51
来源:大连新东方考研
作者:meow
九月金秋,对于准备参加 2025 年 12 月初试的 26 考研学子而言,这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考研备考路上的关键转折期。这个月,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将密集发布,考研大纲陆续出台,官方咨询通道开启,预报名也将推进。九月的每一项信息都可能影响备考方向和报名成败,及时掌握关键节点与操作要点,能为考研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招生简章与专业目录:考研路上的 "导航图"
进入九月,全国各大高校的 2026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已进入集中发布期。这两份文件堪称考研 "导航图",包含招生人数、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学制学费等关键信息,是每位考生的重点关注内容。
2026 年考研政策有重要变化,需特别留意:
1. 教育部最新规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2. 部分高校学术型硕士专业出现停招或缩招,如西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双一流" 高校已宣布停招部分学硕专业,学硕竞争更激烈,考生选择报考方向需更谨慎。
阅读招生简章时,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核对目标专业招生人数,尤其是推免生占比,直接影响统考名额;
2. 关注专业调整,是否新增或取消研究方向;
3. 确认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是否变化,不少院校会依学科发展调整考试内容;
4. 留意报考条件特殊要求,如部分专业对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的限制。
此外,研招网近期优化升级了 2026 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查询功能,考生可便捷查询招生单位专业信息。建议每天花 10-15 分钟查看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或研招网,及时获取更新,避免错过重要信息。
考研大纲发布:备考复习的 "指南针"
与招生简章同步推进的,是 2026 年考研大纲发布工作。考研大纲是命题依据,也是复习 "指南针",明确各科目考查范围、重点和题型,对备考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最新信息,截至 9 月 30 日已有 89 所院校公布 2026 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大纲发布从 8 月底开始,持续至 9 月底,呈分批发布特点。因此,整个九月考生都需持续关注目标院校和统考科目的大纲动态,尤其 9 月中下旬是大纲发布高峰期。
拿到新大纲后,首要任务是与往年大纲对比,重点关注新增、删除和调整内容 —— 这些变化往往是当年考试重点考查区域。例如,2026 考研更多专业加入全国统考科目行列,教育专硕等 24 个专业已改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更标准化,考生需相应调整复习策略。
针对不同科目大纲,复习侧重点不同:
1. 公共课大纲:关注考试内容调整和题型变化;
2. 专业课大纲:仔细核对参考书目是否更新,知识点考查范围是否有变化。
若大纲内容变化较大,需及时调整复习计划,确保覆盖所有新增考点。同时要注意,大纲仅划定考查范围,不等同于复习全部内容,仍需结合教材、真题等资料全面复习。
考研咨询周:答疑解惑的 "黄金窗口"
为帮助考生了解招生政策、减少报名错误,教育部设立考研咨询周活动。2026 年考研咨询周定于 9 月 26 日至 9 月 29 日举行,届时所有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都会在研招网接受考生咨询,这是报名前直接向目标院校研招办老师提问的宝贵机会,能有效解决个性化问题。
参与咨询周需注意:
1. 咨询周整体为 4 天,但每所院校具体开放时间不同,部分高校仅在其中几天开放咨询窗口,考生需提前查询目标院校咨询安排,合理规划提问时间,避免错过机会;
2. 咨询前做好准备,整理关心的问题清单,提高咨询效率,可咨询的问题包括招生简章不明确内容、专业目录调整细节、考试科目或参考书目变化原因、复试比例及形式、奖助学金政策等;
3. 跨专业考生可咨询是否需要加试及加试科目,根据 2025 年最新政策,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跨学科专业报考是否加试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这类问题可在咨询周向招生老师确认。
咨询时需注意礼貌用语,问题具体明确,避免泛泛而谈;咨询后及时整理信息,重要内容可截图或记录保存,以备后续参考。
预报名全攻略:报名流程与注意事项
需特别注意,此前有消息预计预报名在 9 月 24 日 - 27 日进行,但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信息,2026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预报名时间实际为 10 月 9 日至 10 月 12 日,每日 9:00—22:00.考生需牢记这一时间调整,避免因记忆错误错过报名。
预报名相关基础信息:
1. 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部分省市允许往届生参加,具体可查询所在省份教育厅官网;
2. 预报名与正式报名(10 月 15 日至 10 月 28 日)具有同等效力,完成预报名后无需在正式报名期间重复填报。
预报名流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 登录系统: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用学信网账号登录网报系统;无账号需先实名注册,牢记用户名和密码,后续信息查询、准考证下载、调剂等环节都会反复使用。
2. 填写考生信息:包括学籍学历、基本信息、户籍档案、家庭主要成员、学习与工作经历、奖惩情况、联系方式等;这部分信息填写功能持续开通至 10 月 28 日,考生可提前填写,无需等到报名开始后一次性完成。填写时需认真阅读页面提示,确保信息真实准确;系统会校验考生学历(学籍)信息,一般提交后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未通过校验的考生需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认证,并在网上确认时提交认证报告。
3. 填写报考信息:选择招生单位、考试方式、专项计划、报考专业、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需仔细阅读各省及招生单位网报公告,按要求慎重选择,注意报考专业名称前有 "专业学位" 字样的为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其余为学术学位学科专业。
4. 确认与缴费:完成信息填写并确认无误后,系统生成报名号(网上确认重要凭证,务必牢记并多次备份);之后需网上支付报名费,缴费成功才算完成本次报名。由于部分报考点对报考人数有限制,建议生成报名号后尽快缴费,避免报考点名额已满影响报名。
报名期间还有以下重要注意事项:
1. 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2. 生成报名号后,招生单位、考试方式、报考点等关键信息不允许修改,确需修改需取消已有报名信息后重新报名,已取消报名信息不可用于网上确认;
3. 正式网报结束后任何信息均不能修改,务必仔细核对;
4. 建议提前将个人信息准备在文档中,避免网络问题导致信息丢失;
5. 可通过微信绑定学信网账号,及时接收学历校验结果、缴费通知等重要消息;
6. 所有考生需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填写错误导致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九月是考研备考承上启下的关键月份,招生简章、考试大纲、咨询周、预报名等重要事项密集展开,需要考生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关注处理。希望各位 26 考研同学把握好本月关键节点,及时获取准确信息,认真完成报名流程,为后续冲刺复习打下良好基础。记住,考研不仅是知识比拼,也是信息获取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较量,做好每个细节,才能在这场战役中掌握主动。祝你备考顺利,成功上岸!更多考研相关资讯请关注新东方考研官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