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大连大学考试>正文

26考研“开学焦虑” 与 “弃考高峰”:9 月如何稳住复习心态?

2025-09-04 14:57

来源:大连新东方考研

作者:meow

  进入 9 月,26 考研同学迎来特殊的 “分水岭”—— 应届生回到校园,课程作业、小组报告与考研复习的冲突骤然加剧;在职考生则面临下半年工作任务冲刺,原本就紧张的复习时间被进一步挤压。更让人不安的是,身边开始出现 “复习不下去”“准备放弃” 的声音,据往届考生反馈,9 月弃考率约占最终弃考人数的 30%,“开学焦虑” 与 “弃考冲动” 交织,成为这段时间最磨人的考验。其实,9 月的慌乱并非不可破解,关键在于找到适配当下节奏的时间管理方法,以及对抗焦虑的心理调节技巧。

  时间管理:给应届生与在职考生的精准方案

  应届生的核心矛盾是 “课程与备考的平衡”。很多同学会陷入 “要么逃课后愧疚复习,要么认真上课后焦虑进度” 的两难。其实无需极端选择,可采用 “优先级划分法” 梳理每日任务:将课程分为 “必听型”(专业核心课、考勤严格的课)和 “可灵活型”(通识选修课、复习过相关内容的课),必听课程专注参与,利用课间 10 分钟快速记忆单词或政治考点;可灵活型课程若与备考核心任务冲突,可提前与老师沟通,用课后补看课件、完成作业的方式替代,把节省的时间投入数学刷题、专业课重难点突破等 “高价值” 复习中。

  每天的复习时间可拆分为 “三段式”:早间 30 分钟(起床后到上课前)用来背诵英语作文模板或政治时政,利用大脑记忆黄金期强化知识点;课后 18:00-21:00 是整块复习时间,优先攻克当天计划的核心任务,比如数学专题训练、专业课教材精读,避免被手机消息打断,可开启 “专注模式”;睡前 20 分钟进行复盘,简单记录当天完成的任务和未解决的问题,既避免遗漏,也能通过 “完成清单” 积累成就感。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因课程占用时间就压缩睡眠时间,保持每晚 7 小时睡眠,才能避免白天复习时注意力涣散。

  在职考生的痛点则是 “时间碎片化” 与 “精力不足”。9 月工作往往进入冲刺期,加班、出差可能打乱复习计划,此时 “弹性时间规划” 比固定时间表更有效。可抓住 “两整块 + 三碎片” 时间:早上提前 1 小时起床,专注复习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比如专业课理论推导、政治哲学原理理解;晚上 20:30-22:30 避开家务和娱乐,进行真题训练或错题整理;碎片时间则用于 “轻量化” 复习,比如通勤时用 APP 刷英语阅读真题、午休时看政治时政视频、工作间隙背专业课名词解释。

  为避免工作耗尽精力,可在办公室准备 “便携复习包”,放一本口袋版单词书或专业课笔记,在会议间隙、等待文件传输的短暂时间里快速翻看,积少成多。同时要学会 “拒绝无效消耗”,比如非必要的加班可与领导沟通协调,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 “工作 + 复习” 两件核心事上。很多在职考生会因 “一天没复习” 陷入焦虑,其实偶尔的节奏打乱很正常,第二天及时补上核心任务即可,不要过度苛责自己。

  心态调整:拆解焦虑,对抗弃考冲动

  9 月的焦虑大多源于 “进度对比” 和 “结果担忧”。刷到社交平台上 “有人已经三刷真题”“专业课背完三轮” 的分享,再看看自己未完成的复习计划,很容易陷入 “我肯定考不上” 的自我否定。其实这些 “进度分享” 往往是 “幸存者偏差”,多数同学的复习节奏都存在快慢起伏,与其盲目对比,不如建立 “个人进度锚点”—— 比如以 9 月底为节点,明确数学要完成高数一轮复习、英语要刷完 2018-2020 年真题、专业课要梳理完两本核心教材框架,用自己的计划作为参照,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打勾,逐步积累信心。

  面对 “弃考冲动”,首先要承认它的合理性 —— 考研是长期消耗战,9 月正值复习中期,前期积累的疲惫、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集中爆发,产生放弃的想法很正常。此时不必强迫自己 “必须坚持”,可给自己 1-2 天的 “缓冲期”,暂时放下复习,去跑步、和朋友聊天或整理房间,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缓冲期结束后,试着问自己 “放弃后会后悔吗?”“现在的困难是暂时的还是无法解决的?”,多数时候会发现,放弃的冲动源于当下的压力,而非真的不想考研。

  还可以用 “小目标拆解法” 降低复习的 “压迫感”。比如 “复习专业课” 这个大任务,可拆分为 “今天读 20 页教材”“整理 3 个章节的思维导图”“背诵 5 个名词解释”,每个小任务耗时短、易完成,完成后能快速获得成就感,逐步抵消焦虑。同时要避免 “完美主义”,比如计划每天背 100 个单词,实际只背了 60 个,不必因此否定全天的复习,可在第二天补上剩余部分,保持节奏的连贯性比追求 “100% 完成” 更重要。

  身体状态是心态的基础,9 月天气转凉,容易因免疫力下降生病,进而影响复习节奏和心情。建议每天抽 20 分钟进行轻度运动,比如跳绳、慢跑或拉伸,既能缓解久坐的疲劳,也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改善焦虑情绪。饮食上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油食物,多吃蛋白质和蔬菜,保持精力稳定。睡眠不足会加剧焦虑,尽量固定作息时间,即使复习任务没完成,也不要熬夜到凌晨,保证充足睡眠才能让第二天的复习更高效。

  对于 26 考研同学来说,9 月不是 “冲刺期”,而是 “稳定期”—— 稳住时间节奏,不因外界干扰乱了阵脚;稳住心理状态,不因暂时的困难动摇决心。从 9 月到 12 月初试,还有 3 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弥补进度差距,足够攻克重难点,足够把焦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记住,考研路上真正的对手不是那些 “进度飞快” 的人,而是容易焦虑、容易放弃的自己。只要每天比前一天多掌握一个知识点,每天比前一天更坚定一点,就已经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更多考研相关资讯请关注新东方考研官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