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811-《综合专业理论》考试大纲
2025-09-14 12:0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811-《综合专业理论》考试大纲
(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综合知识科目的具体要求如下: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宗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哲学史 55分
西方哲学史 55分
宗教学 40分
三、考查范围
中国哲学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哲学思想演变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方法。
3、通过哲学史的学习,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进而把握中华民族之精神特质。
二、考查形式
本科目考试,采用概念解释、简答、材料分析、综合论述等题型。每次考试所采用题型视当年具体情况而定。
三、考查内容
(一)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
1、夏商周三代时期哲学思想的萌芽;
2、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和同论、奇正观及孔子、墨子、老子的哲学思想;
3、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思孟学派、庄子、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荀子、韩非、阴阳五行说与《周易》哲学思想;
(二)秦汉—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1、汉代的哲学思想,包括黄老之学、董仲舒与王充哲学思想;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包括何晏、王弼、嵇康、阮籍、裴頠、郭象、张湛的哲学思想,以及佛学思想包括“六家七宗”、僧肇、慧远、竺道生和《大乘起信论》;
3、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包括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以及禅宗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以及韩愈、李翱与柳宗元、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三)北宋—清初时期的哲学思想
1、宋代的理学思想,包括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以及陈亮与叶适的哲学思想;
2、宋明的心学思想,包括陆九渊、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罗钦顺、王廷相的哲学思想;
3、明中后期至清初思想,包括李贽、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颜元与戴震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
一、考查目标
1、了解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主要人物和代表著作;理解标志性哲学家的重要概念的含义,核心命题的论证;理解关键哲学问题及其解答的演变。
2、理解历史上西方哲学与宗教、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关系。
3、掌握概念分析、论证构造等基本哲学能力。
二、考查形式
本科目考试,采用概念解释、简答、材料分析、综合论述等题型。每次考试所采用题型视当年具体情况而定。
三、考查内容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考查重点包括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包括伊壁鸠鲁、斯多亚、怀疑论、新柏拉图主义等学派的哲学思想。
(二)中世纪哲学
考查重点包括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尤其考查德尔图良、奥古斯丁、安瑟尔谟、托马斯·阿奎那、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卡姆等人的神哲学思想;考查唯名论和唯实论等哲学议题。
(三)近代大陆唯理论和英国经验论、法国启蒙哲学
考查重点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培根、洛克、霍布斯、贝克莱、休谟、百科全书派和卢梭等人的哲学思想。
(四)德国古典哲学
考查重点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
宗教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宗教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宗教观念。
2、理解宗教的本质、要素、观念、经验、行为、体制、功能等宗教信仰及其活动的核心内容。
3、能运用宗教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宗教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形式
本科目考试,采用概念解释、简答、材料分析、综合论述等题型。每次考试所采用题型视当年具体情况而定。
三、考试内容
(一)宗教学概述
(二)宗教的本质、要素和逻辑结构
1.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
2.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论
3.对宗教定义的规定
(三)宗教观念
1.灵魂观念
2.神灵观念
3.神性观念
(四)宗教经验
1.宗教经验的涵义
2.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和类型
3.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
4.宗教经验的实质
(五)宗教行为
1.巫术
2.宗教禁忌
3.献祭与祈祷
(六)宗教体制
1.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
2.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
3.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
4.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
(七)宗教与社会经济生活
1.社会经济生活是宗教的基础
2.宗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八)宗教与政治
1.原始时代的宗教与政治的源起
2.阶级社会中的宗教与政治
3.宗教为统治秩序服务的几种形式
4.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几种宗教形式
5.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其他表现形式
(九)宗教与道德
1.宗教与道德的起源
2.宗教与道德的保证
3.宗教道德的性质和作用
(十)宗教与艺术
1.宗教与艺术的起源
2.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十一)宗教与科学
1.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2.科学在历史上与宗教的冲突
(十二)宗教与哲学
1.宗教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2.宗教与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3.关于三大神学问题的哲学思考
(十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宗教的演变
1.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宗教的影响
2.传统宗教的演变
3.新兴宗教的活跃
4.宗教的对立与对话
(十四)宗教的未来
1.关于“宗教永恒论”
2.关于“宗教消亡论”
附: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
1.《中国哲学史》编写组编著:《中国哲学史(上、下册)(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版。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
西方哲学
1.《西方哲学史》编写组编著:《西方哲学史(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2. 赵敦华著:《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宗教学
1. 吕大吉编著:《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