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招生简章
2025-09-14 23:3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法学院源于1985年成立的社科系,2004年社会科学系更名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2年增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成立知识产权系。2014年,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名为法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40人,学缘结构多样,高级职称及博士教师占比近八成,多人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多人兼任本学科全国性及省级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等,90%的教师拥有法律实务经验。
学院依托学科基层组织和重要科研平台,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开展有组织科研。建有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甘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3项、中国法学会、司法部项目2项。累计科研经费近400万元,专任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近3万元。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人文社会科学)等奖励。
学院现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500人。涌现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等一批知名校友。现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校研究生百余人。多年来,本学科依托我校理工科优势背景,秉持“特色学科引领,传统学科紧跟”的发展理念,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法学理论等学科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一、招生计划
2026年我院计划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7人。其中,法学硕士生21人、法律硕士研究生46人。最终以上级部门核定招生计划为准。
二、报名、初试、复试及录取
(一)报考条件、初试
见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考生录取规则
研究生招生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差额复试比例按照上级部门规定执行。第一志愿报考考生拟录取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接收调剂志愿考生。所有拟录取考生均须参加复试,并按照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百分制加权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复试科目包括外语水平、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测试。同等学历需在复试时按要求加试两门专业科目。
三、研究生招生目录、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202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2026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研究生招生学院招生专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四、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一)法学硕士(030100)
初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编写组:《法理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教出版社2020年版。
《民法学》编写组:《民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版。
复试参考书目:
《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编写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二)法律硕士(035101、035102)
复试参考书目:
《法理学》编写组:《法理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宪法学》编写组:《宪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民法学》编写组:《民法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注:实际简章和正式大纲以2025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后,我校根据教育部和省考试院2026年的文件要求确定并及时对社会发布。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