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机械专业知识综合》
2025-04-30 13:58
来源: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
作者: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知识综合》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发布,备考2025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更多2025考研资讯信息。
考试科目名称:机械专业知识综合
一、考试大纲援引教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于骏一、邹青 2009年
《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第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方庆琯、王转 2018年
《人机工程学》第五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丁玉兰 2017年
《产品系统设计》第一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吴翔 2000年
《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金嘉琦、张幼军 2018年
《机械原理》第九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 2021年
《机械设计》第十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濮良贵、陈国定、吴立言 2019年
《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冯清秀、邓星钟 2012年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刘银水、许福玲 2016年
《汽车构造(上下册)》 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姚为民 2021年
二、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考生对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必选项:
报考机械工程080200的考生,以下三门任选一门:
A.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绪论
(1)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2)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3)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2.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1)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和常用刀具材料
(2)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切屑的类型
(4)切削力
(5)刀具磨损标注和刀具寿命
(6)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7)砂轮的粒度和硬度
(8)磨削原理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
(1)零件表面的形成方法
(2)外圆表面的常用加工方法和特点
(3)孔的常用加工方法和特点
(4)平面的常用加工方法和特点
(5)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与特点
4. 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
(1)加工经济精度
(2)工艺系统
(3)机床的几何误差
(4)工艺系统刚度
(5)加工误差的分类
(6)服从正态分布的加工误差与合格率计算
(7)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8)机械加工过程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特点
5.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1)机械加工过程精基准与粗基准选取原则
(2)工序集中与分散原则
(3)尺寸链的计算
(4)时间定额
(5)成组技术
(6)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6. 机床夹具设计
(1)机床夹具的作用与分类
(2)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定位误差计算
B.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1.概述
(1)现代生产物流的特点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
(2)设施规划的发展及精益生产和准时制对物流设施与规划的影响
2.物流通用设备 6
(1)集装单元化设备 6
(2)搬运装卸机具 12
3.生产线物流设备
(1)辊子输送机分类及其优点
(2)辊子输送机的传动方式
(3)链式输送机的分类、主要组成部分及特点
(4)悬挂输送机的主要部件
4.工厂物流分析
(1)工厂物流分析的基本概念
(2)工厂物流分析的技术工具
(3)物料搬运系统分析
5.设施选址及其评价
(1)设施选址的意义及步骤
(2)影响场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选址的评价方法
6.工厂布局设计
(1)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研究范围
(2)设施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3)工厂布局的基本原始资料
(4)工艺过程图
(5)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6)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
(7)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8)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7.自动化仓储系统
(1)自动化仓库的功能
(2)自动化仓库的系统组成
(3)自动化仓库的控制方式
8.分拣系统
(1)分拣作业
(2)计算机辅助拣选系统
(3)自动分拣机
(4)分拣系统规划
C.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
1.人机工程学概述
(1)研究的对象、内容
(2)人机工程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3)人机工程学的体系及其应用领域
(4)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
2.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1)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术语
(2)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3)人体尺寸的应用
3.人体感知特征
(1)人在系统中的功能
(2)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3)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4)感觉与知觉特征
(5)人体感知特征在设计中的应用
4.座椅与家具设计
(1)家具设计简史及发展
(2)坐姿生理学
(3)座椅设计的原则与主要参数
(4)人机设计分析
5.手工具设计
(1)手工具设计简史及发展
(2)手的解剖因素
(3)手工具设计原则和主要参数
(4)人机设计训练
6.设计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发展简史
(2)设计心理学
7.消费需求与动机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动机的定义、特征与功能
(3)消费的一般动机与动机冲突
(4)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三大模型
(5)消费需要与动机的调研分析
8.认知与学习
(1)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2)辨认和识别
(3)注意:眼球争夺战
(4)记忆:学习策略
9.可用性设计与情感化设计
(1)可用性定义
(2)可用性设计的原则
(3)情感化设计理论及应用
(4)产品系统设计训练
报考机械085500的考生,以下两门任选一门:
A.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B.产品系统设计:
1.产品系统设计定义
(1)产品与产品系统
(2)成功产品开发的特点
(3)设计和开发产品团队
(4)产品开发遇到的挑战
(5)产品开发团队存在的现实结构
2.开发过程与组织
(1)产品系统的目的和任务
(2)产品开发组织的步骤
3.产品规划
(1)产品的构成
(2)产品规划过程
(3)竞争策略
(4)高新技术下产品开发推广
(5)市场调查目标
4.客户需求和规格说明
(1)客户需求分析
(2)规格说明
(3)目标指标的步骤
5.以用户为中心的INPD过程
(1)第一阶段:识别机会
(2)第二阶段:理解机会
(3)第三阶段:把机会转化为概念
(4)第四阶段:实现概念
6. 工业设计参与下的产品设计体系
(1)工业设计人员的任务
(2)产品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3)产品要素分析
(4)产品体系建立步骤
7.面向制造的设计
(1)面向制造设计的意义
(2)估计制造成本
(3)降低部件、装配、辅助性生产成本
(4)DFM决策对其它因素的影响
(5)产品的全面分析、评价
8.设计管理
(1)设计管理的意义
(2)理解和描述任务
(3)基于项目规划
(4)项目加速
(5)项目执行
(6)项目事后评价
(二)五选四(以下五门任选四门):
A.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
1.绪论
(1)几何量精度
(2)互换性
(3)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2. 几何量测量基础
(1)长度和角度计量单位与量值传递
(2)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3)测量误差
(4)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3. 孔、轴配合的尺寸精度设计
(1)基本术语和定义
(2)标准公差系列
(3)基本偏差系列
(4)孔、轴配合的精度设计
(5)孔轴尺寸的检测
4. 几何精度设计
(1)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
(2)几何公差带及其特点
(3)公差原则
(4)几何误差
(5)几何精度设计—几何公差的选择
5. 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轮廓的基本概念
(2)表面粗糙度轮廓的评定
(3)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
(4)表面粗糙度轮廓符号、代号及其标注
6. 滚动轴承结合的精度设计
(1)滚动轴承的互换性与使用要求
(2)滚动轴承与孔、轴配合的精度设计
7. 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
(1)普通螺纹几何精度分析
(2)普通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
8. 平键、矩形花键结合的精度设计
(1)普通平键结合的精度设计
(2)矩形花键结合的精度设计
9.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
(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2)传递运动准确性精度分析及评定指标
(3)传递运动平稳性精度分析及评定指标
(4)载荷分布均匀性精度分析及评定指标
(5)齿侧间隙的精度分析及评定指标
(6)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
B.机械原理:
1.机构的结构分析
(1)机械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2)机构的组成、分类及其简图表达
(3)机构的运动确定性及其机构自由度分析计算
(4)机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分析与综合
2.平面机构的运行分析
(1)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2)速度瞬心法
(3)矢量方程图解法
(4)解析法
3.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2)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运动副反力
(3)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4.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1)机械的效率
(2)机械的自锁
5.机械的平衡
(1)刚性转子静平衡计算和实验
(2)刚性转子动平衡计算和实验
6.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单自由度系统机器的等效力学模型
(2)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7.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传动特点
(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型式
(3)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8.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和选型
(2)推杆常用运动规律
(3)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4)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5)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9.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齿轮机构的类型及传动特点
(2)齿轮机构的齿廓曲线
(3)渐开线的性质及其方程式
(4)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5)变位齿轮的啮合传动
(6)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7)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8)蜗轮蜗杆传动
10.齿轮系及其设计
(1)齿轮系及其分类、功用
(2)简单轮系传动比计算
(3)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4)行星轮系选型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C.机械设计:
1.机械设计总论
(1)机器的组成
(2)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
(3)对机器的主要要求
(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5)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6)机城零件的设计准则
(7)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
(8)机拢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9)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
2.机械零件的强度
(1)材料的疲劳特性
(2)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3)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3.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1)摩擦、磨损
(2)润滑剂、添加剂和润滑方法
(3)流体润滑的基本原理
4.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
(1)螺纹的类型、应用及主要参数
(2)螺纹连接的类型和标准连接件
(3)螺纹连接的预紧与螺纹连接的防松
(4)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5)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6)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7)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8)螺旋传动
5.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
(1)键连接
(2)花键连接
(3)销连接
6.带传动
(1)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2)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V带轮设计与V带传动的张紧
7.链传动
(1)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2)传动链的结构特点
(3)滚子链链轮的结构和材料
(4)链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5)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6)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
8.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2)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3)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
(4)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5)齿轮传动的精度、计算参数与许用应力
(6)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7)齿轮的结构设计
(8)齿轮传动的润滑
9.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类型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3)普通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
(4)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
(5)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10.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型式
(2)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
(3)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4)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设计计算
11.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其代号
(2)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3)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
(4)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
(5)轴承装置的设计
12.轴
(1)轴的类型与材料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计算
13.联轴器和离合器
(1)联轴器的种类和特性
(2)联轴器的选择
(3)离合器
(4)安全联轴器及安全离合器
D.机电综合(包括机电传动与控制和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
机电传动与控制
1.了解机电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阶段
2.电动机
(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
(2)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启动特性、制动特性;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3.机电传动系统动力学基础
(1)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2)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了解负载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机电传动系统的过渡过程以及机电传动系统的负载特性
(3)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4)机电传动系统的过渡过程
4.机电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的冷却与发热
(2)电动机容量的选择原则与方法
(3)不同工作制下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4)电动机种类、电压、转速和结构形式的选择
5.常用电器元件
(1)非自动控制电器
(2)自动控制电器: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结构及符号
6.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设计简介: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组成
(2)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常用基本线路
7.控制电机
(1)直流伺服电动机
(2)交流伺服电动机
(3)步进电动机:掌握步进电动机结构及通电方式
(4)其他控制电动机
8.可编程序控制器
(1)概述:掌握PL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可编程序控制器S7-1200的编程
(3)可编程序控制器S7-1200的应用
9.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
(1)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2)S7-1200编程软件:了解PLC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及编程元件;掌握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
1.绪论
(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征
(2)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3)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优缺点、应用和发展现状
2.流体力学基础
(1)了解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2)掌握液体动力学方程
(3)了解液体流动状态及能量损失形式
(4)掌握孔口出流的计算方法
3.液压泵
(1)了解液压泵基本原理及相关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2)了解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工程应用
(3)了解液压泵的应用及选用原则
4.液压缸与液压马达
(1)了解液压缸的分类与特点
(2)掌握液压缸的参数计算
(3)掌握液压马达基本原理及相关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
(4)掌握高速液压马达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工程应用
5.液压阀
(1)了解液压控制阀的特点
(2)掌握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工程应用
6.液压基本回路
(1)了解液压基本回路的组成
(2)掌握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回路和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工程应用
(3)掌握节流调速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计算和工程应用
7.气压传动
(1)气压传动基本知识:了解气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气体的流动规律
(2)气动元件:了解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应用
(3)气动回路:了解各种气动回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E.汽车构造:
0.总论
了解汽车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作用、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汽车总体构造及行驶原理。
1.汽车发动机
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掌握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组成,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部件的受力情况;掌握机体组的结构组成;掌握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掌握各组成部件的功用与具体结构;掌握曲轴飞轮组的组成;掌握曲轴的功用与具体结构;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和工作情况,掌握气门间隙的概念及对发动机的影响;掌握配气相位的相关概念,了解配气相位图的意义;
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的作用与组成;了解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掌握发动机对燃料燃烧的要求,掌握可燃混合气成份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掌握发动机工况和负荷的概念,掌握不同工况对混合气成份的要求;了解汽油供给装置的结构组成;了解空气供给装置的结构组成;了解进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的结构、作用;了解电控汽油喷射的优点,掌握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掌握典型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了解汽车排放的危害、生成因素和净化措施。掌握冷却系的组成及作用、发动机的冷却方式、发动机过热与过冷的危害;掌握冷却系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情况;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的作用、润滑方式和结构组成;了解柴油机的特点,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功用与组成;了解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特点与方法;了解柴油机燃烧室的分类和各种燃烧室的特点;了解喷油器的分类,掌握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调速器的作用;了解发动机增压的目的及类型。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特点。
2.汽车传动系统
掌握传动系统的功用、组成及布置型式;掌握离合器的功用和对离合器的要求;掌握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离合器的操纵机构;了解齿轮传动的变速原理,掌握二、三轴变速器工作原理,掌握变速传动机构、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同步器的构造;了解分动器的原理及构造;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类型、组成及优缺点,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和液力变矩器特性,CVT的工作原理;熟悉万向传动装置的组成和构造、应用;掌握主减速器的作用、结构型式;掌握齿轮式差速器的构造,了解防滑转装置的构造;掌握半轴与桥壳的构造及特点。
3.汽车行驶系统
掌握汽车行驶系统的作用;掌握车架的功用、性能要求和类型;掌握车桥的作用及分类;掌握转向桥、转向驱动桥的结构;掌握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前束的概念和要求;了解车轮与外胎的结构;了解悬架的作用、类型与组成,了解减振器、弹性元件、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多轴汽车的平衡悬架、主动悬挂和半主动悬挂、减振器的结构,掌握麦弗逊悬架结构。
4.汽车的转向系统
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作用和分类,了解汽车转向条件,掌握常用转向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与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的构造;掌握转向器与转向传动机构的连接、转向器传动效率、转向盘自由行程;了解转向辅助装置的类型、特点、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安全转向柱结构。
5.汽车制动系统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功用、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鼓式车轮制动器、盘式车轮制动器的结构和原理;了解液力制动系统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制动主缸、制动轮缸的功用、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气压制动系统的作用、类型和特点;掌握典型双回路气压制动传动装置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真空增压式液力制动传动装置、气压增压式液力制动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布置和结构;了解制动力调节装置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制动滑移率曲线;了解辅助制动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线控制动系统的类型和工作原理。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