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性别差异与教育
2024-11-12 10:32
来源:
作者:
报考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需要掌握哪些复习知识点呢?小编在此为各位考生提供“[333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性别差异与教育”备考资料,希望可以给备战教育硕士专业的考生提供帮助,一起来看吧~
(一)性别差异内涵
性别差异指性别的心理差异,即男女学生在个性、智能和成就等方面的差异。性别差异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二)性别差异的表现
1.智力的性别差异
(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男女两性智力发展的速度和年龄倾向性不同,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3)男女两性智力发展上的不同优势,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2.兴趣的性别差异
男性对指向于物,即所谓“物体定向”,女性注意多指向人。
3.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行为上的差异表现在侵犯性、支配性、合作性上。
4.自信心的性别差异
一般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
5.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男生的成就动机中附属动机高于女生,主要表现在为满足家长的要求或为完成教师的任务而学习;女生的成就动机中认知动机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女生更倾向于通过学习来增长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中学阶段,男生成就动机中的竞争性、新奇性等成分高于女生;女生成就动机中的获取知识因素则高于男生。
6.学习归因差异
一般而言,男生更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因素;女生则更容易把失败原因归结为自身内部因素。
(三)性别差异与教育
(1)在教育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性别的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2)在选择教学方式上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具体分析。
(3)创造条件,加强男女两性的交往。
(4)消除偏见,对男女一视同仁,修订教材和课外读物,消除男性社会“一边倒”思想的传播。
(5)教育儿童正确认识自己。
(6)发扬优势,克服劣势。
“[333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性别差异与教育”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新东方考研网通过明确专业方向、评估自身能力、利用官方平台筛选学校、进行地域筛选、明确目标筛选、判断学校难度以及参考辅助工具等步骤,使考生可以更加科学地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大家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考研的内容,咨询在线老师呦。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