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长春大学考试>正文

考研党收藏!吉林长春考研院校推荐

2025-09-04 17:50

来源:

作者:

  考研征程中,院校的选择举足轻重,宛如在茫茫大海中确定前行的航向。对于有意向在吉林长春深造的考生而言,这里众多的优质院校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几所在长春颇具实力的考研院校。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高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还拥有众多耀眼的头衔。学校学科门类极为齐全,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设有52个教学单位,本科专业达13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新兴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19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5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在招生方面,2025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8000人左右,涵盖统考生、推免生、医学5+3一体化、强基计划转段和各类专项计划考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6900人,非全日制约1100人。其招生方式包括全国统一考试、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三种。不同专业的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及要求在其官网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有详细说明。例如,部分专业对考生的本科专业背景有要求,有些专业还需要加试特定科目。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参考学校提供的历年真题、参考书目进行复习。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在师范教育领域声誉卓著。学校拥有人民大街校区和净月大街校区两个校区。截至2024年5月,设有21个院系,82个本科专业,46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建有18个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部委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并与3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学科建设方面表现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6个专业获选A类学科,15个获B类学科。

  从招生情况来看,每年的招生计划会在官网公布,不同专业的招生人数各有不同。例如,教育学部的教育学专业、政法学院的法学专业等,其招生人数和报考要求会根据当年情况有所调整。在备考时,由于师范类专业注重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考生除了复习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教育教学相关知识的积累,多关注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可通过阅读专业期刊、参加教育实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在理工类学科方面实力强劲。2024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79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7人。学校在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在学科评估中,部分学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

  在报考条件上,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同等学力考生,部分专业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或参加过相关科研项目。在复习过程中,理工类专业注重实践操作和科研能力的考察,考生可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关注行业内的最新技术动态,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对于考研复试和未来的学术研究都大有裨益。

  除了上述三所院校,长春还有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众多高校也招收研究生,每所学校都有其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例如,吉林财经大学在财经类专业方面实力突出;长春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领域具有深厚的底蕴;长春师范大学在教育领域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长春工业大学在工科专业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未来职业规划,以及学校的学术氛围、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开启考研的奋斗之旅。

  本周末校区有免费的英语、数学公开课,想试听的同学联系小新预留位置哦!如需备考辅导,请联系长春新东方咨询!

  长春新东方考研培训班,即日起点击下方链接报名,可享受以下权益:

  免费一对一备考规划

  课程试听+院校竞争力分析

  限量优惠名额

  立即访问新东方考研(https://www.xdf.cn/changchun/)

  咨询热线:19944816215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