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无锡大学考试>正文

没有四级证书,考公/考编哪些岗位不能报?

2025-07-16 11:15

来源:新东方

作者:新东方叶子学姐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岗位因其稳定性和良好待遇,成为众多求职者的热门选择。然而,很多人在报考时才发现,部分岗位对英语水平有着明确要求,四级证书就是其中一道门槛。那么,没有四级证书,考公、考编时哪些岗位不能报考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考公:众多岗位对四级有要求​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

  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的职位招录中,不少部门对英语四级有着硬性要求。例如,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众多重要部门的部分职位,都明确规定报考者需具备大学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四级测试成绩达到 425 分以上。以 2025 年国考为例,外交部的一些地区业务司职位,不仅要求四级成绩达标,对语言能力的综合要求也较高,旨在选拔出能够在国际交流等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的人才。这是因为这些部门的工作常涉及国际事务、对外交流合作,良好的英语水平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中央党群机关​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中央办公厅,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全国人大机关,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等中央党群机关,同样有部分职位对英语四级成绩有要求。像中央对外联络部的一些岗位,日常工作需要处理大量涉外事务,与国外政党、组织进行沟通交流,英语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四级证书成为衡量报考者英语能力的基本标准之一。此外,全国妇联联络部的部分职位甚至要求英语专业八级,可见其对英语水平的高要求。​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在这类单位的相关职位招录中,对英语四级的要求也较为常见。例如,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含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的一些职位,都明确列出四级成绩的相关要求。以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的部分岗位为例,其工作可能涉及对国际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交流,具备一定英语水平有助于获取更广泛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四级证书成为报考的必要条件。​

  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省级及以下)​

  在这一类别中,众多岗位对四级证书的需求更为突出。各地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如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事局、河北海事局、辽宁海事局、天津海事局、山东海事局等海事部门的大量职位,都要求报考者英语四级成绩合格。这些岗位大多与对外交流、海上执法、国际航运管理等工作相关,英语在日常执法沟通、国际海事规则遵循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另外,一些监狱、审计署驻各地办事处的职位,也对英语四级有要求,例如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员办事处等,虽然工作环境相对较为特殊,但在与外部沟通、获取信息等方面,英语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考编:部分岗位设置英语门槛​

  教育系统​

  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教育系统的英语教师岗位通常对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以通州教委所属事业单位面向毕业生公开招聘为例,报考英语教师岗位的人员,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须达到 425 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绩达到 5.5 分及以上,或托福成绩达到 75 分及以上。这是因为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准确地教授英语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和交流。没有达到相应英语水平,很难胜任英语教学工作。​

  其他事业单位​

  除教育系统外,一些事业单位的岗位也可能因工作性质对英语有要求。例如,某些从事对外交流、国际合作项目的事业单位,其岗位可能要求报考者具备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虽然这类岗位在整体事业单位招聘中占比相对较小,但对于没有四级证书的考生来说,也意味着失去了报考这些岗位的机会。​

  综上所述,无论是考公还是考编,都有相当一部分岗位对英语四级证书有明确要求。没有四级证书,将无法报考这些岗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报考者的选择范围。因此,对于有考公、考编意向的同学来说,提前了解岗位要求,努力考取四级证书,是增加自己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提升英语水平,争取顺利通过四级考试,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拓宽道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