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806)考试大纲
2025-08-17 23:0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名称(代码):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806)
满分:150分
考试内容范围[参考书目(作者、出版单位、年份、版次)]:
一、概述
重点:了解区域与社区、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经济增长论与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要点:1、区域与社区。
2、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
3、发展与发展观及其历史演变。
4、经济增长论与增长极限论的主要内容。
5、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高质量发展。
二、区域发展理论
重点:了解平衡发展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相关内容。
要点:1、平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3、梯度推进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与区域发展相关的理论。
三、区域发展的条件
重点:了解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技术条件等区域发展的条件。
要点:1、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人口与劳动力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四、区域发展战略
重点: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
要点:1、了解战略目标、战略方针与战略措施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
2、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总体思路和任务体系。
五、农村人力资源
重点:了解农村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与机制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要点:1、农村人力资源的含义、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与机制
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
4、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和特征。
六、农村可持续发展
重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要点:1、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
七、农村社会发展帮扶机制
重点:了解农村人口、农村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有关农村社会发展的内容,后扶贫时代的农村支持体系建设。
要点:1、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问题及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对策措施。
2、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政策措施。
3、乡村振兴与防止返贫与常态化帮扶机制。
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5、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政策选择。
八、农村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
重点:了解农村城市化、农村社会现代化等内容。
要点:1、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涵义。
2、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途径与模式。
3、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4、农村社会现代化与农村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5、我国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九、数字乡村与新型乡村振兴路径
重点:了解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导向与总体布局、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要点:1、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
2、智慧农业的基本内涵与功能定位。
3、智慧农业重点建设领域与技术路径。
十、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重点:了解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区位理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
要点:1、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3、城乡统筹与新型城镇化。
4、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
5、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
6、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
十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重点: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国发展模式变化过程。
要点: 1、区域经济发展概念。
2、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以及中国发展模式的变化过程。
十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以及区域竞争与合作
重点:了解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中国区域产业结构配置与区域结构变迁、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一体化探索。
要点:1、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与演进规律。
2、区域产业结构配置与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变迁。
3、区域贸易基本理论、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一体化实践探索。
参考书目(作者、出版单位、年份、版次):
1.《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第四版),自编。【请考生注意自编材料封面是否印有“第四版”,“2025”字样】。
2.《区域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区域经济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4,第一版。
需要购买《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的请于上班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 -5:30),实名加微信:Zhuli9406。
更多考研资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