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考试大纲
2025-08-17 23:2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名称(代码):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
满分:150分
考试内容范围[参考书目(作者、出版单位、年份、版次)]:
农业知识综合四包含《农业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内容,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参考书目:
《农业经济学》(第4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八版),周三多、陈传明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4.07
《农业经济学》考试内容(75 分):
导论
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1 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农产品供给定理、农产品供给弹性
1.2 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农产品需求定理、农产品需求弹性
1.3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概念与形成、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
2.1 农产品市场与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流通
2.2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的含义与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类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流通渠道
2.3 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变化与农产品零售市场
2.4 农产品电子商务
第三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
3.1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3.2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3.3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的关系
第四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
4.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4.2 WT0 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4.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第五章 土地与水资源
5.1 土地概述
5.2 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
5.3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5.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
5.5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第六章 农业劳动力
6.1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6.2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6.3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七章 农业技术进步
7.1 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7.2 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7.3 农业技术进步道路
第八章 农业资金
8.1 农业资金的概念、运动规律与特点
8.2 农业财政资金
8.3 农业信贷资金
8.4 农户资金
第九章 农业信息
9.1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内涵
9.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9.3农业信息商品与市场
第十章 农业家庭经营
10.1 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
10.2家庭经营作为农业主要经营形式的理论分析
10.3 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
10.3 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障碍、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第十一章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11.1 农业合作社的含义、原则和作用
11.2 农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第十二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
12.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其契约关系
12.2 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
第十三章 农业保护政策
13.1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
13.2 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第十四章 食品质量安全
14.1 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其经济特性
14.2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监督
第十五章 农业产业结构
15.1 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基本特征与形成条件
15.2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演进趋势、合理化及评价方法
15.3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调整的原则、优化的目标与方向
第十六章 农业现代化
16.1 现代农业
16.2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战略
16.3 农业标准化
第十七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
17.1 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7.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影响因素
17.3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17.4 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管理学》考试内容(75 分):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1 人类的管理活动
1.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3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1.4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2.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2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2.3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2.4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3.1 管理原理的特征
3.2 系统原理
3.3 人本原理
3.4 责任原理
3.5 效益原理
3.6 适度原理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4.1 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4.2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4.3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4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4.5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5.1 管理的方法论
5.2 管理的法律方法
5.3 管理的行政方法
5.4 管理的经济方法
5.5 管理的教育方法
5.6 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六章 决策
6.1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6.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6.3 决策的理论
6.4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6.5 决策的方法
第七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7.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7.2 计划的类型
7.3 计划编制过程
第八章 计划的实施
8.1 目标管理
8.2 滚动计划法
8.3 网络计划技术
8.4 业务流程再造
第九章 组织设计
9.1 组织设计概述
9.2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9.3 部门化
9.4 集权与分权
第十章 人员配备
10.1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10.2 管理人员的选聘
10.3 管理人员的考评
10.4 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十一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11.1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11.2 直线与参谋
11.3 委员会
第十二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2.1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12.2 管理组织变革
12.3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第十三章 领导与领导者
13.1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13.2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13.3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13.4 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 激励
14.1 激励的性质
14.2 激励理论
14.3 激励实务
第十五章 沟通
15.1 组织中的沟通
15.2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15.3 冲突与谈判
第十六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6.1 控制及其分类
16.2 控制的要求
16.3 控制过程
16.4 危机与管理控制
第十七章 控制方法
17.1 预算控制
17.2 非预算控制
17.3 成本控制
17.4 其他控制方法
第十八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8.1 创新及其作用
18.2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18.3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第十九章 企业技术创新
19.1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19.2 技术创新的源泉
19.3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第二十章 企业组织创新
20.1 企业制度创新
20.2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20.3 企业文化创新
第二十一章 展望智能时代的管理
21.1 智能化时代已经来了
21.2 智能制造系统分析
21.3 智能化时代管理的关键措施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