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淮安大学考试>正文

四级真题听力怎么练?学习方法总结!

2025-10-22 11:20

来源:江苏四六级

作者:huangxiaoheng

  四级真题听力练习的核心是 “以真题为核心,分阶段精听 + 针对性技巧”,从基础熟悉到强化突破再到冲刺模拟,逐步提升听辨、理解和答题能力。以下是具体学习方法总结:

  一、基础阶段:打牢 “听得懂” 的根基(1-2 周)

  核心目标是熟悉题型、积累常考场景词汇,解决 “听不懂单词 / 短语” 的问题。

  熟悉题型与场景先梳理四级听力 3 类题型(短对话、长对话、新闻报道)的常考场景,比如校园(选课、考试、社团)、生活(租房、就医、出行)、社会(科技、环境、热点事件),每类场景整理 10-15 个核心词汇(如 “deadline 截止日期”“prescription 处方”“renew 续租”)。

  泛听 + 词汇强化每天用 15 分钟泛听近 5 年真题音频(倍速 1.0),不纠结题目对错,重点感受语速和语音现象(连读、弱读,如 “not at all” 读成 “no-ta-tall”);同时对照原文,标记不认识的常考词汇,结合例句记忆(如 “delay 延误”:The flight was delayed due to bad weather.)。

  抓 “信号词” 敏感点初步积累听力中的关键信号词,比如转折(but/however)、因果(because/so)、观点(think/believe)、数字(date/price),听到这些词时有意识地放慢注意力,后续强化阶段会重点训练。

  二、强化阶段:聚焦 “做对题” 的技巧(2-3 周)

  核心目标是通过精听突破错题,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逻辑,解决 “能听懂但选不对” 的问题。

  1. 核心方法:“三遍精听法”(针对单篇真题)

  第一遍:盲听做题严格按考试流程(播放音频时不看原文),独立选出答案,标记不确定的题目(如打 “?”)。

  第二遍:逐句精听 + 分析逐句暂停音频,若能听清句意且理解,直接过;若没听清,反复听 2-3 次,仍不懂则对照原文,分析原因:

  是单词不认识?补充到场景词汇本。

  是语音现象没听出?标记连读 / 弱读(如 “next week” 读成 “nex-week”),跟读 3 遍。

  是句子结构复杂?拆分主干(如 “People who work in offices are often called white-collar workers.” 主干:People are called white-collar workers.)。

  第三遍:全文跟读 + 复盘不看原文,跟着音频逐句跟读,模仿语音语调,适应语速;然后对照题目,分析错题:

  若因 “漏听关键信息” 错:找到原文对应句,标记信号词(如答案句前有 “but”)。

  若因 “理解偏差” 错:对比选项与原文,看是否存在 “同义替换”(如原文 “solve” 替换选项 “deal with”)。

  2. 分题型专项突破

  新闻报道:重点听 “导语”(开头 1-2 句),通常包含时间、地点、事件核心,80% 的答案来自此处(如新闻开头 “ A new study has found that...”,后面内容多为细节补充)。

  长对话:关注 “人物关系”(如师生、店员与顾客)和 “态度观点”(如 “I think.../I’m afraid...”),对话中重复提到的话题或建议,往往是答案方向。

  短对话:警惕 “同义替换” 和 “陷阱选项”(如原文说 “plan to go”,选项说 “have gone”,时态陷阱),优先选与信号词后内容相关的选项。

  三、冲刺阶段:适应 “考得好” 的节奏(1 周)

  核心目标是模拟考试状态,调整答题节奏,解决 “平时练得好但考试发挥差” 的问题。

  全真模拟训练用近 2 年真题(2023-2024 年),严格按考试时间(听力部分 25 分钟)做题,播放音频时不暂停、不查词典,完全还原考场状态,训练 “短时注意力集中” 能力。

  错题规律总结集中整理冲刺阶段的错题,统计 “常考错误题型”(如总是错新闻细节题)和 “常考错误原因”(如漏听数字),针对性补练:若错数字题,专门找 5 篇含数字的听力片段,训练 “边听边快速记录”(如用 “10th” 代替 “tenth”)。

  考前 “磨耳朵”考试前 3 天,每天早上听 1 篇真题音频(倍速 1.2),不做题,仅保持听觉敏感度,避免考试时因 “耳朵没进入状态” 而听不懂开头内容。

  四、避坑提醒

  不依赖 “只刷题不精听”:盲目刷 10 套题不如精听 3 套,精听才能真正解决 “听不懂” 的根本问题。

  不忽视 “语音现象”:很多时候不是单词不认识,而是连读、弱读导致 “听不出来”,需专门标记并跟读。

  不纠结 “超纲词”:真题中偶尔出现的超纲词(如专业术语)通常不影响答题,重点关注 “常考词汇” 和 “上下文逻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