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生[823]机械设计基础
2025-09-07 18:5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823]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试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重点讲授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考试具体要求:
(1)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自带符合要求的常规文具(不含计算器)参加考试。
二、考试内容
1.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重点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重点掌握:曲柄存在条件、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的组成、应用和类型;凸轮机构的概念;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轮廓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凸轮机构压力角和位移的绘制。
重点掌握:凸轮机构压力角、位移的绘制;图解法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4.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及性质;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参数关系及几何尺寸计算;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重点掌握: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5.轮系
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轮系的应用。
重点掌握: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6.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强度;应力的种类;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重点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
7.连接
连接的类型和应用;螺纹的类型;螺纹的参数;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机械制造常用螺纹;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紧固件;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螺栓组的设计及受力分析;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的材料及许用应力;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键连接的类型和选用。
重点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8.齿轮传动
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齿面接触强度及齿根弯曲强度的计算;圆柱齿轮材料和参数的选取与计算;斜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直齿圆锥齿轮受力分析;齿轮传动的效率和润滑。
重点掌握:直齿圆柱齿轮齿面接触强度及齿根弯曲强度的计算;斜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圆锥齿轮受力分析。
9.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重点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0.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带传动的特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析;弹性滑动与打滑;普通V带传动计算;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带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链条的组成;链传动运动分析;链传动的受力分析;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滚子链传动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链传动的布置和润滑。
重点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应力分析;弹性滑动与打滑;链传动运动的不均匀性。
11.轴
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重点掌握:轴的结构设计。
12.滑动轴承
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轴瓦及轴承衬材料;润滑剂及润滑装置;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动压润滑形成原理。
重点掌握: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计算,动压润滑形成原理。
13.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类型和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重点掌握: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及组合设计。
14.联轴器
联轴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联系与区别;联轴器的选择方法。
三、参考书目
[1] 杨可桢等.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邓子龙等. 机械设计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