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芜湖大学考试>正文

2026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考试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5-08-24 22:5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遵义医科大学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体育综合》是报考我校体育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的一门科目,旨   在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   况,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考人员可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学 习相关内容和掌握有关知识。

Ⅱ.考试范围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年 《运动生理学》(第 3 版),邓树勋等主编, 2015 年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130 分)、多项选择题(20 分)、 名词解释(40 分)、 简答题(80 分)、分析论述题(30 分)

IV. 考查内容

一、《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

(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社会价值: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体育的现代价值;

(3)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的概念、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运动训练的概 念、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与运动选材的关系、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2、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1)运动训练学概述:《运动训练学》及其研究任务、《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2)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运动训练研究内容的理论体系、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 练理论体系、项群训练理论、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项群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

(二)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

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1)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运动成绩、竞技水平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三大主要

因素;

(2)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竞技能力的概念,构成竞技能力的五大因素、竞技能力 与运动能力、训练水平涵义的异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双子模型、运动员竞  技能力结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

2、运动训练负荷

(1)运动训练负荷释义: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构成要素

(2)运动负荷的构成:训练负荷的基本单位、负荷强度、负荷量

(3)运动负荷的控制:运动负荷控制的必要性及基本理念

3、运动训练方法

(1)运动训练方法释义及多维分类体系:运动训练方法的概念、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 分类体系;

(2)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系统控制训练方法的结构与特点及其应用、具体操 作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4、运动训练过程

(1)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运动训练过程的概念、基本结构

(2)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起始状态诊断的基 本内容和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三)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1、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训练规律、运动训练原则的概念、运动训练原则的历 史演变

2、导向激励与健康保证原则: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3、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4、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原则: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5、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原则释义、科学基础、训练学要点

(四)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1、运动员体能与训练概述:体能、体能训练的概念、体能的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及 基本要求、体能测试与评价;

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1)力量素质概述:力量素质的概念、分类与影响力量素质的生物学因素;

(2)力量训练基本方法和负荷控制: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的训练及评定

(3)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1)速度素质概述:速度素质的概念、分类

(2)速度训练基本方法和负荷控制: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各自的影响因

素、训练及其评定

(3)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

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1)耐力素质概述:耐力素质的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2)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一般耐力、专项耐力的训练及评 定

(3)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5、协调素质及其训练:协调素质的概念、分类、协调素质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

6、柔韧素质及其训练:柔韧素质的概念、影响因素、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

(五)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1)运动技术概述:运动技术的概念、构成、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运动技术原理

(2)运动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主体因素、客体因素

2、运动技术的训练方法

3、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六)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1、竞技战术的定义及其构成

(1)竞技战术概述:竞技战术的概念、构成、分类

(2)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竞技战术能力的概念、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 案的注意事项、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2、战术训练方法

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七)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定义及其构成: 心理能力的概念、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2、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3、心理训练的基本要求

(八)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训练

1、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知识能力的概念、运动员知识能力的构成

2、运动员知识能力的获得与提高

3、运动员知识能力的运用

(九) 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

1、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框架:运动训练过程的层级体系、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 划分与目标设定

2、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制定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与主要依据、运动训练计划的 基本内容、运动训练计划的 4 个组成部分、制定训练计划的注意事项、各层级训练计划的  制定

3、运动训练过程的调控:控制训练过程的实施要点,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

二、《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绪论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生殖的概念

2、机体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

3、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二) 肌肉活动

1、细胞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动作点位的概念与产生原理、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 传递

2、肌肉收缩的原理

(1)肌肉的微信结构:肌纤维的分子机制、骨骼肌的特性

(2)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肌纤维 的兴奋-收缩偶联

3、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1)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2)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肌肉力 量与爆发力

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1)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征

(2)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三) 能量代谢

1、肌肉活动与物质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

(1)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率

2、人体能量供给

(1)ATP 与 ATP 稳态

(2)ATP 的生成过程

(3)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

3、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1)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

(2)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四) 感觉与神经机能

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功能: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概念

2、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1)突触传递

(2)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感觉的一般生理特征

(2)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3)前庭感觉、本体感觉

(4)其他感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

4、中枢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控

(1)脊髓姿势调控(牵张反射)

(2)脑干姿势调控(状态反射)

(五) 内分泌机能

1、内分泌与激素: 内分泌与激素的概念、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1)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

(2)儿茶酚胺与 “应急 ”反应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4)胰岛素

(六) 运动与免疫

1、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开窗”理论、“J”形曲线模式。

2、免疫功能对运动的适应

(七) 血液与运动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

2、血液的功能:血细胞功能

3、运动对血液的影响: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对血液的影响

(八)  呼吸与运动

1、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呼吸的形式

(3)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原理与过程

(2)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3、气体的血液运输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血液运输

(2)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4、 呼吸运动的调节

(1)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5、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2)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3)合理运用憋气

(九) 血液循环与运动

1、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理特征

(2)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3)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血管生理

(1)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3、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十) 消化、吸收与排泄

1、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的概念、肌肉运动对消化与吸收机能的影响

2、排泄

(1) 肾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2)尿液的生成过程

(3) 肾在维持机体内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的概念及其成因

(十一)身体素质

1、力量素质

(1)力量素质的概念及生理基础

(2)力量素质的测定

(3)力量素质的训练

2、速度素质

(1)速度素质的概念及生理基础

(2)速度素质的测定

(3)速度素质的训练

3、无氧耐力素质

(1)无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

(3)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

4、有氧耐力素质

(1)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2)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3)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

(4)有氧耐力素质的训练

5、平衡、灵敏、协调与柔韧素质

(1)生理学基础

(2)测定方法

(十二)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

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赛前状态:赛前状态的概念、赛前状态的特征及产生机理、赛前状态的类型及对 运动能力的影响、赛前状态的调整

(2)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概念及生理作用、准备活动的生理机制、如何做好准备活 动

2、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状态

(1)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概念及其机理、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极  点、第二次呼吸的概念、表现及机理、影响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因素、减轻极点反应的措 施

(2)稳定工作状态:稳定工作状态的概念、真稳定工作状态、假稳定工作状态、第一 拐点与第二拐点

3、运动性疲劳

(1)运动性疲劳的特点: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3)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

4、恢复过程

(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2)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十三)运动技能

1、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

(1)运动技能的分类

(2)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2、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泛化、分化、巩固与自动化的原因、动作表现及教学要点

3、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十四)年龄、性别与运动

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3、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

(十五)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

1、身体成分

(1)身体成分

(2)理想体重与身体成分

2、运动处方

(1)运动处方的概念、分类与内容

(2)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过程

(十六)环境与运动

1、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2、高原训练

更多考研资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