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数据结构》科目考试大纲
2025-09-07 23:1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数据结构》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 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 892
适用招生专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 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考试主要内容:
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①数据; ②数据元素; ③数据逻辑结构; ④数据存储结构; ⑤数据 结构的研究内容; ⑥数据类型; ⑦算法; ⑧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2.线性表 ①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定义; 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③线性表的链接 存储结构; ④线性表的应用。
3.矩阵 ①数组的存储方式、地址计算和运算的实现; ②稀疏矩阵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4.栈和队列 ①栈的类型定义; ②栈的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的表示; ③在栈的顺序存储和 链接存储上进行各种栈操作的算法; ④栈的应用; ⑤队列的类型定义; ⑥队列的顺序存储(循 环队)和链接存储表示及各种操作的实现算法; ⑥队列的应用。
5.树和二叉树 ①树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 ③二 叉树的各种遍历方法及实现; ④二叉树遍历的应用; ⑤线索二叉树的定义和运算实现; ⑥树 的存储结构 ,进行先根遍历、 后根遍历和按层遍历的方法及实现 ,进行树与二叉树的转换方 法; ⑦哈夫曼树的定义、 构造哈夫曼树的方法及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6. 图 ①图的定义和术语; 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表示; ③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搜索遍 历; ④图的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 ⑤拓扑排序、 关键路径; ⑥最短路径。
7.查找 ①顺序查找、 二分查找、 索引查找(分块查找); ②二叉排序树的定义及运算;
③散列查找。
8.排序 ①排序的概念; ②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③冒 泡排序和快排序; ④直接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⑤归并排序; ⑥排序算法性能分析 、 稳定性分 析。
二、 建议参考书目:
[1] 《数据结构》(C 语言版), 严蔚敏,吴伟民 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算法与数据结构》张永,李睿,年福忠等.北京: 国防科技出版社,2008
《计算机网络》科目考试大纲
《计算机网络》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 硕士同等学历加试
考试科目代码: 894
适用招生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物 联网工程,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 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考试内容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局域网、广域网、 网络互联技术、 网 络安全及网络应用等的研究方法,基本原理和理论结果。
2、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并能分析网络工程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等工程问题。
3、 数据链路层的标准协议,并能分析和解决点对点协议和广播信道以太网等在现代网络工程 中的应用问题。
4、 网络层的标准协议,并能分析和解决网际协议、划分子网、控制报文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 等在现代网络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5、运输层的标准协议,并能分析和解决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等在现代网络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6、应用层的标准协议,并能分析和解决 DNS、SMTP、FTP、TELNET、WWW 和 DHCP 等在现代网 络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二、 建议参考书
[1] 《计算机网络(第 7 版) 》 ,谢希仁编著,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年 1 月
《操作系统》科目考试大纲
《操作系统》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 硕士同等学力加试课程
适用招生专业: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 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考试主要内容:
1.绪论 ①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处的地位; ②多道程序设计的思想; ③操 作系统的发展和类型; ④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⑤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和用户接口。
2.进程管理 ①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②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 ③进程的描述和控制; ④线 程及其实现; ⑤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⑥信号量与 P、V 操作; ⑦ 死锁问题。
3.处理机调度 ①处理器调度的层次; ②批处理作业的管理与调度; ③低级调度的功能和常 用算法
4.存储管理 ①存储器的层次; ②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 ③连续存储空间管理(主要包括 单用户连续管理、 固定分区和可变分区管理); ④分页式存储管理; ⑤分段式存储管理; ⑥ 虚拟存储管理(主要包括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和请求分段虚拟存储管理)。
5.设备管理 ①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功能; ②I/O 控制方式; ③缓冲技术; ④磁盘驱动调度 技术; ⑤设备分配。
6.文件系统 ①文件的概念、类型、 属性、存取方法; ②文件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③文件 目录; ④文件组织与数据存储; ⑤文件系统调用; ⑥辅存空间管理。
7. 操作系统的安全与保护 ①安全策略; ②安全模型; ③安全机制。
二、 建议参考书目:
[1] 《操作系统教程(第 5 版) 》 , 费翔林,骆斌编著,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例分析》 ,王旭阳,李睿编著,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7。
《通信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 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 839
适用招生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工程 一、考试主要内容:
1.绪论 ①通信系统的模型; ②信息及其度量; ③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2.随机信号分析 ①平稳随机过程;②高斯随机过程;③平稳随机过程通过 线性系统; ④窄带随机过程; ⑤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⑤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 噪声。
3.信道 ①有线信道; ②无线信道; ③信道的数学模型; ④信道特性对信 号传输的影响; ⑤信道中的噪声; ⑥信道容量。
4.模拟调制系统 ①幅度调制(线性调制) 的原理; ②线性调制系统的抗 噪声性能; ③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④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⑤频分 复用。
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①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②基带传输的常用 码型; ③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串扰; ④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⑤基带 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⑥眼图; ⑦部分响应系统; ⑧时域均衡。
6.数字调制系统 ①2ASK 及 MASK 系统的调制解调原理;②2FSK 及 MFSK 系 统的调制解调原理;③2PSK、2DPSK、MPSK 及 MDPSK 系统的调制解调原理;④二进 制及其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⑤MSK 调制; ⑥QAM 调制。
7.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 ①模拟信号的抽样; ②模拟脉冲调制; ③抽样信号 的量化; ④PCM; ⑤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⑥增量调制ΔM; ⑦时分复用和复接。
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①数字信号的统计特性; ②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机; ③确知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④确知数字信号最佳接收机的误码率; ⑤实 际接收机和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⑥数字信号的匹配滤波接收法; ⑦最佳基带 传输系统。
9.信道编码 ①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②纠错编码的性能;③线性分组码;
④循环码。
10. 同步原理 ①载波同步; ②码元同步; ③群同步; ④网同步。
二、建议参考书目:
[1] 樊昌信 曹丽娜编著,《通信原理》(第 7 版) ,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年
[2] 樊昌信 曹丽娜编著,《通信原理》(第 6 版) ,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年
《信号与系统》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 硕士同等学历加试课程
适用招生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工程 一、考试主要内容:
1.信号与系统概念 ①信号的表示、分类及常见的基本信号; ②信号的基 本运算; ③系统的概念与特性; ④线性时不变系统数学描述及其特性。
2.信号与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 ①确定信号的时域分解; ②信号的 相关分析; ③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分析; ④卷积、卷积和定义、性质及其 计算; ⑤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响应分析; ⑥冲激响应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3.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①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表示; ②周 期信号的频谱及其功率谱; ③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 ④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 谱; ⑤周期信号的(广义)傅立叶变换; ⑥采样定理; ⑦无失真传输系统,理想 滤波器; ⑧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分析; ⑨离散时间信号傅立叶分析。
4.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①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 ②常 见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③拉普拉斯逆变换; ④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复频域分 析法; ⑤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⑥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框图和流图 表示。
5.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①Z 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 ②常见信号 的 Z 变换; ③拉逆 Z 变换; ④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 Z 域分析; ⑤离散系统的系 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⑥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框图和流图表示。
二、建议参考书目:
[1] 《信号与线性系统》 ,吴大正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第四版)。
[2] 《信号与线性系统》 ,何继爱,蔺莹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年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