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阜阳大学考试>正文

2025年安徽专升本免试政策及申请流程

2025-10-29 15:30

来源:安徽专升本

作者:

  根据《安徽省2025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报名和考试公告》,统招专升本免试主要分为退役士兵免试和重要比赛奖项获得者(或参赛选手)这两种情况,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具体的免试政策及申请流程。

  一、免试政策

  (一)完全免试

  以下赛事获奖者可直接录取,无需参加公共课及专业课考试(需符合专业对口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铜牌及以上奖项。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银奖)及以上奖项。 3.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银奖)及以上奖项。 4.世界技能大赛、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 5.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含“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国赛或国际赛奖项,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执行(官方文件未表明但省教育厅有回复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标准执行) (符合普通专升本考试招生报考条件并报考相应的专业的,可直接录取)

  (二)免公共课考试(需面试)

  在以下两类竞赛中获得指定奖项,可免考公共课(语文/数学+英语),但需通过本科院校组织的面试: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主办单位: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主办。要求奖项:三等奖及以上。 2.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主办单位: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主办。要求奖项:一等奖。

  (三)退役士兵免试

  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在安徽省应征入伍,退役后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可填报免文化课考试退役士兵专项计划。 符合免试条件的退役士兵可免于参加文化课考试,其报考的本科专业原则上应与就读的高职(专科)专业大体对应。 此外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退役士兵,在完成高职(专科)学业后,可免试公共课和专业课(职业适应性或职业技能综合考查)入读普通本科。

  二、申请流程

  (一)完全免试申请流程

  ①《安徽xx大学或xx学院2025年普通专升本招生鼓励政策申请表》;

  ②居民身份证(人像面和国徽面,须在有效期内);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证书(已经确定获奖但证书尚未发放的,上传参赛院校开具的参赛证明材料和参赛院校主管部门盖章的获奖名单公示页面截图)。

  未按要求提交材料的考生不能取得相应申报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考生本人对所填报信息和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报名录取资格,并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资格审核:

  根据省主管部门规定,申请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鼓励政策考生的资格,由我校依据考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和省教育厅下达的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总名单进行审核。具体赛事、获奖等次是否符合鼓励政策资格,由省教育厅认定,高校无解释权。

  考生可于4月中旬在院校本科招生信息网主页查看审核通过名单,具体时间待省教育厅将获奖总名单下达高校后在院校本科招生信息网主页发布。审核未通过的不享受相应鼓励政策,已在省考试院系统报名的考生可正常参加2025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公共课、专业课考试。

  (二)免公共课考试申请流程

  1.提交材料:在专升本报名期间(例:2025年为3月21日-25日),向目标本科院校提交;

  2.免试申请表(院校官网下载);

  3.身份证、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学籍证明或毕业预审截图;

  5.现场审核:通过初审后,按院校通知参加现场审核;

  6.录取公示:审核通过者由院校公示拟录取名单,最终结果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批复为准。

  注意:逾期未提交材料或未参加现场审核视为自动放弃免试资格。

  (三)退役士兵免试申请流程

  基础材料:身份证复印件、专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复印件(或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近期免冠白色背景电子照片。

  退役证明材料:退役证(义务兵/士官退出现役证、军官转业证书、军官复员证书)。

  其他材料:荣获个人三等军功及以上的考生,应准备相应荣誉相关扫描件,非安徽户籍但在安徽服役的退役军人需持有效《安徽省居住证》且安置地在本省,需提供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具的安置证明。

  温馨提示:需在报名开始前到退役安置地的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未完成信息采集的人员,其免试审核一律不予通过;所有材料需提前复印并盖章,确保真实有效,虚假信息将导致资格取消。

  以上就是安徽专升本免试政策及申请流程的全部内容啦!想获取更多专升本资讯,赶快关注新东方专升本吧,我们将持续为大家更新实用的备考干货和最新动态哦!

  推荐阅读

  2026年专升本的报考政策什么时候发布?

  2025年安徽专升本最难上岸的专业和院校有哪些?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