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升本上岸指南:3 条核心分数线,帮你精准定位!
2025-10-29 16:10
来源:
作者:
专升本考试要过录取分数线才有可能能被心仪学校录取。但录取分数线的解释并不像表象那么简单。从严格意义上说安徽专升本的分数线一共有三条——公共课合格线+各院校校控线(专业课最低分数线)+各院校专业录取分数线,考生必须同时闯过三道关卡,才能上岸。
一、公共课合格线
| 类别/年份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普通类(文) | 132分 | 140分 | 166分 | 160分 | 160分 |
| 普通类(理) | 80分 | 85分 | 115分 | 90分 | 90分 |
| 建档立卡(文) | 112分 | 120分 | 146分 | 140分 | 140分 |
| 建档立卡(理) | 60分 | 65分 | 95分 | 70分 | 70分 |
| 艺术类(文) | 99分 | 105分 | 125分 | 120分 | 120分 |
| 艺术类(理) | 60分 | 64分 | 86分 | 68分 | 68分 |
2020年改革后,安徽专升本考试采用 “2门公共课 + 2门专业课”的考试方式。每门课满分都是150分,所以公共课总分300分,专业课总分也是300分。公共课的最低合格分数线由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省考试院)统一划定。这条线是所有考生必须跨过的第一道门槛。
文科考生: 语文 + 英语 两门公共课的总分 ≥ 省定文科线 (2025年普通文科生公共课总分需≥160分)
理科考生: 数学 + 英语 两门公共课的总分 ≥ 省定理科线 (2025年普通文科生公共课总分需≥90分)
特殊考生单独划线(重要政策!):
退役士兵考生(非免试) 和建档立卡考生享受单独划线政策。他们的公共课分数线是比普通考生要低的,这就是政策优势,他们是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二、专业课校控线
校控线是在考前公布的。
各招生院校会在每年发布的《招生章程》或《招生简章》 中明确说明其“录取规则”或“录取细则”,部分会有关于专业课的最低要求。只有过了这条线,才有资格被学校录取。这是考生必须跨过的第二道关键门槛! 即使公共课过了省线,如果两门专业课的总分没有达到报考院校该专业设定的这条校控线,考生将直接失去被该学校该专业录取的资格。
根据不同学校,校控线划定方式有三种:
1.划定专业课单科分数线;
2.划定专业课总分数线;
3.不划线,择优录取。
例如2025年安徽科技大学招生简章的录取细则写明:
“公共课达到省考试院划定的公共课考试合格分数线、两门专业课总分不低于100分且不得有缺考科目的基础上,更具考生考试科目的成绩综合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非专项类招生计划数择优录取。”
其中的“专业课总成绩达到100分及以上”,这就是对专业课的最低分数线要求。
三、各院校专业课录取分数线
在安徽专升本的三条关键分数线中,各校录取结束后陆续公布的拟录取分数线和拟录取名单,这是三条分数线里最重要的的分数线。
分数达到这条拟录取线,基本就稳了。有些学校不会公布录取分数线,但会公布录取名单,只要考生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准备迎接本科生涯了!
拟录取分数线是该专业最后一名被录取同学的总分。由于这条线是录取完后才公布的,因此它对当年考的应届生没什么太大的参考意义,但对未来要考的学弟学妹们就是宝!离你考试年份越近的这条线,参考价值就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录取分数线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每年招生计划、报考人数上下浮动。一般来讲是公办比民办高,招生计划数少的比多的高,文科比理科高。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一个关键机会点:当你进入调剂阶段时,千万别轻易放弃!部分院校在录取调剂考生时,根据实际缺额情况,有可能酌情降低原本划定的专业课分数线!
这意味着,即使你最初因为专业课几分之差未能达到第一志愿的校控线,在调剂环节,这扇门可能重新为你打开。这是政策赋予的额外机会,务必密切关注目标调剂院校发布的最新动态,抓住这“柳暗花明”的可能!
安徽新东方专升本依托品牌积淀,组建全职硕士师资团队,设多班型覆盖公 / 专业课,配小班面授与督学服务,打造吃住学一体封闭环境,助力考生备考。2026年统招专升本线下课程【全日制集训营】【寒暑假班】【周末班】火热报名中,咨询即可专享优惠+免费规划+试听。
推荐阅读: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