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暨南大学研究生 国际中文教育基础(445)考试大纲
2025-08-11 00:0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全日制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26年国际中文教育基础(445)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国际中文教育基础考试是国际中文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国际 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授权的各国际 中文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国际 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科学、 公平、 准确、 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 基础、 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国际中文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 外文化、教育学、 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评价目标
1. 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中文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学、 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 知识。
2. 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中文教学相关的教育学、 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 识。
3. 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
国际中文教育基础能力考试由 “教育学 ” “心理学 ” “语言教学 ” “文学与 文化 ” “ 学术写作 ”五部分组成。
(一) 教育学
教育学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教育学基本概念
2. 教育学基本原理
(二) 心理学
心理学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心理学基本概念
2.心理学基本原理
(三)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第二语言习得
2.教学法
(四)文学与文化
1.文学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学
(2) 中国现当代文学
2.文化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2) 外国文化基础知识
(3)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五)学术写作
学术写作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命题或材料分析写作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
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具体内容分值如下:
1. 教育学: 15 分
2. 心理学: 15 分
3. 语言教学:40 分
4. 文学与文化:40 分
5. 学术写作:40 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
一般采用以下题型(从中至少选择4种):
1. 术语解释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语言分析应用题
5. 填空题 6. 选择题
(五) 参考书目
1.张乐天.《教育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李传银.《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21
3. [英]罗德 ·埃利斯著,牛毓梅译: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商务印书馆.2015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袁世硕、 陈文新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7.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程裕帧.《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10.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1.戴晓东.《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跨文化交际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11
12.刘利.《国际中文教育简明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4 13.其他与科目相关的经典教材及文献。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