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介
2024-11-26 10:28
来源: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默默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有效推进我省工程硕博士培养体系改革,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华东交通大学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卓工学院”)2025年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专项,以下简称“卓工专项”)。
华东交通大学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学校依托交通特色办学定位和交通运输工程省高峰优势一流学科,对接服务我省“1269”行动计划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采取“一校对多企”模式,牵头成立的独立运行的人才培养实体。
卓工学院秉承“立德树人、需求导向、产教融合”培养理念,通过创新学院运行机制,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培育核心导师团队,开发培养核心课程,实现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选题、联合攻关和师资共配、课程共设、平台共建、政策共济、成果共享的“四联五共”机制,培养一批服务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2024年1月,卓工学院成为江西省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单位(全省首批4所高校入选);2024年7月,卓工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江西省首个)。2024年9月,首批卓越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
(一)培养目标
卓工学院聚焦国家战略和我省重大关键急需领域,以强化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特色与方式
1.项目依托。卓工学院研究生采取项目制培养模式。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均紧密围绕工程项目,依托研究生工作站或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面向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培养。
2.工学交替。卓工学院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1年在学校开展课程学习,1年在企业(行业)开展专业实践,1年在学校或企业(行业)开展学位论文和毕业工作。
3.校企协同。卓工学院研究生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行业)双方特色优势,实现校企双方“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深化产教深度融合,强化实质性联合培养。
(三)拟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2025年卓工学院拟在计算机技术(085404)、控制工程(085406)、机械(085500)、材料工程(085601)、电气工程(085801)、土木工程(085901)、交通运输(086100)等专业类别或领域招收50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体招生计划按明年实际下达数执行。
1.报考计算机技术(085404)、控制工程(085406)、机械(085500)、材料工程(085601)、电气工程(085801)等专业类别或领域考生,选择拟报考专业所在学院报名入口,勾选对应专业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具体查阅《华东交通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相关招生专业部分依托项目名单见下表。
注:项目清单及详情陆续更新,可在学院网站查看。
2.报考土木工程(085901)、交通运输(086100)等专业类别或领域的考试,选择拟报考专业所在学院报名入口,按研究方向填报,后续根据招生计划及依托项目情况组织遴选,择优进入卓工学院培养。
2025年卓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学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等,与同专业所在培养学院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致。
三、相关支持政策
(一)实际工程问题
卓工学院对接服务我省“1269”行动计划重点产业链,面向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需求,严格遴选科研项目,促使研究生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产出真成果。
(二)真实专业实践
安排研究生到企业研发中心和校企共建工程师技术中心等平台参与科研实践工作,使研究生获得技术研发一线的实习实践,强化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卓越导师队伍
卓工学院面向工程实践组建高素质导师队伍,落实“双导师”制,校内和校外高水平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
(四)完善配套服务
卓工学院与培养学院密切协作、高度协同、相互支持,共同做好研究生培养各项工作。卓工学院研究生与其他全日制研究生一样按规定申请各类奖助;此外,在企业实践期间还可根据相关协议申请各类补助津贴。
四、报名方式和流程
考生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段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具体流程根据教育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华东交通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要求执行。
(一)报考卓工学院的学生,初试工作与普通研究生一致,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复试、录取等工作另行通知。
(二)上述招生介绍如与国家相关政策不符,以国家政策为准。其他未尽事宜由卓工学院负责解释。
(一)装备制造卓越工程师学院
联系电话:0791-87046548
联系人:魏老师
(二)研究生院招生考试办公室
联系电话:0791-87046551
联系人:匡老师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