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南昌大学考试>正文

考研新“四大天坑”专业出炉-

2025-07-04 17:21

来源:

作者:新东方考研

新“四大天坑”专业是近年因就业压力大、供需失衡或行业转型而被广泛讨论的领域。结合2025年最新行业分析和就业数据,其构成与传统“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已有显著变化,以下是详细解析:

? 一、传统“四大天坑”的转型与现状
传统“生化环材”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正经历结构性调整:
材料科学与工程:因新能源(如锂电池、半导体材料)和绿色科技发展,就业率与薪资逆势上升。2023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达6474元,较五年前增长1200元,毕业去向落实率进入前十。
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药(如基因编辑、AI制药)和环保产业(碳中和政策驱动)需求增长,但高端岗位仍依赖硕博学历,本科就业竞争力弱。
化学工程:绿色化工方向(如生物基材料)兴起,但传统化工岗位薪资低、工作环境差的问题仍存。

结论:传统天坑专业正在“脱坑”,但需高学历或新兴行业支撑,普通本科就业压力仍大。

⚠️ 二、2025年新“四大天坑”专业
根据就业率、薪资、行业趋势综合评估,以下专业被列为新“天坑”:
1. 法学  
    困境:连续5年位列“红牌专业”,毕业生超10万人,但法律岗位增长缓慢;司法考试通过率低(“中华第一考”),未通过者就业受限。  
    薪资:2023届平均月薪5306元,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6050元)。  
    出路:需通过法考+名校背景才有竞争力,否则易陷入低薪助理岗位。

2. 土木工程  
    行业萎缩:房地产退潮、基建饱和,设计院岗位锐减40%,毕业生转行率高达40%。  
    工作环境:常驻工地、流动性强,职业发展受限。  
    替代专业:智能建造专业被捆绑报考,但就业同样惨淡。

3. 旅游管理  
    波动性风险:旅游业受政策/突发事件影响大(如疫情后复苏缓慢),岗位稳定性差。  
    低门槛竞争:非专业人群(如自媒体导游)涌入,专业优势弱化,基层岗位月薪约3500元。

4. 英语  
    人才过剩:毕业生规模庞大,但AI翻译工具冲击传统岗位(如基础笔译、教培)。  
    转型压力:纯语言技能贬值,需叠加其他领域技能(如商务、技术)才能提升竞争力。

? 三、其他高风险专业补充
公共事业管理:2025年首次进入红牌榜单,高校十年撤销150个专业点,课程空泛,考公竞争激烈且无优势。
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年减超3000所,教师需求锐减,薪资普遍低于4000元。
艺术类(绘画、音乐表演):连续五年红牌,社会需求与培养方向错位,就业率长期低迷。

下表总结了新“四大天坑”专业与传统天坑专业的关键对比信息:

| 评价维度 | 新四大天坑专业 | 传统四大天坑(生化环材) |
||||
| 代表专业 | 法学、土木工程、旅游管理、英语 | 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 |
| 当前就业状况 | 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低于平均水平 | 部分领域(如材料科学)就业率和薪资有所提升 |
| 核心问题 | • 法学:司法考试难、岗位增长慢<br>• 土木:行业萎缩、工作环境差<br>• 旅游:行业波动大、竞争门槛低<br>• 英语:AI冲击、专业优势弱化 | • 高端岗位依赖高学历<br>• 本科就业竞争力不足<br>• 传统领域薪资低、环境差 |
| 转型方向 | • 法学:考公/名校背景+法考<br>• 土木:向智能建造转型<br>• 旅游:结合数字化运营<br>• 英语:叠加专业技能(如商务、技术) | 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 |
| 学历要求 | 本科就业压力大,但硕士未必显著改善 | 硕士以上学历竞争力明显提升 |
| 行业前景 | 短期难见系统性改善 | 部分领域(如材料科学)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前景向好 |

? 四、专业选择建议
1. 兴趣与就业结合:若选择上述专业,需提前规划:  
    法学备战法考,英语叠加双学位(如金融、计算机)。
2. 关注政策红利领域:  
    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碳中和相关环境技术等方向有政策倾斜。
3. 优先高壁垒专业:  
    技术门槛高的专业(如临床医学、信息安全)替代性弱,AI冲击较小。

? 总结
新“四大天坑”的本质是行业结构性调整与教育供给错配的结果:法学、土木、旅游管理、英语因岗位收缩、技术替代或低壁垒竞争陷入困境;而传统天坑专业中,材料、环境等借产业升级正逐步突围。选专业需动态看待“冷热”,结合产业趋势(如碳中和、半导体)与个人能力模型,避免盲目跟风热门或回避曾被唱衰的领域。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