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济南大学考试>正文

26考研时刻关注!多校官宣研招新变化!

2025-06-26 17:30

来源:备考指南研究生

作者:

随着26考研即将进入暑期,虽然还没有到公布招生简章的高峰期,但也已经有多院校陆续公布了2026年研招通知。

其中涉及初试科目调整、参考书目调整,还有一些院校专业新增或者停招等。

很多同学看到这个变更的情况可能要问:

“像这种都复习完一轮了,目标院校突然停招,我该怎么办啊…”

停招对于考研人来说,打击是“致命”的,但不同院校同专业核心知识点差不太多。大家只要第一时间调整院校,并根据方向及时调整策略,就一定来得及。

今天,学姐也为大家汇总了部分院校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

26考研停招情况

对于我们考研人来讲,遇到专业课变化、初试科目调整、大纲变化等情况已经很难过了。

更有甚者,院校一言不合就停招,猝不及防连报考的机会都没了!这让不少同学感觉到崩溃!

在整理各个院校26考研研招新变化的时候发现,不少院校停招全日制研究生,学姐简单汇总了一下,大家可以参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火灾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决定,自2026级开始,不再招收资源与环境(学科代码08570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东北林业大学

经决定,2026年停招部分招生专业。

东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0830Z1)环境生物技术拟停止招生。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发布通知,原080502材料学专业停止招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自2026年起停招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09)硕士研究生。

医学与健康学院发布公告,自2026年起停招食品科学与工程(代码0832)硕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与天文学院发布公告,自从2026年秋季学期开始,天文学科将不再招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博士研究生。

其实出现专业停招、突然改考的情况并不少见,停招主要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部门学科整合合并;保研考生生源充足;某些专业不符合当代就业需求……

那哪些专业容易中招呢:

——学硕“缩水”是趋势:这些年,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向专硕倾斜,很多学校都在缩减学硕的招生规模,特别是那些本身规模就不大的学科。

——小众专业风险高:招生规模本身就小、就业方向还比较专、窄,调整或取消的风险相对就高一些。

26考研扩招及缩招情况

扩招情况分析

从教育部官网公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看到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呈现扩招趋势。

《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其中,招收博士生15.33万人,比上年增长10.29%;硕士生114.84万人,比上年增长4.07%。

多数高校在25考研中扩招之势十分显著,如: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5考研拟录取硕士研究生1130人,相比2024年扩招320人,招生人数同比增长39.51%。

中国计量大学25考研拟录取硕士研究生1967人,相比2024年扩招94人。

山东财经大学25考研招生计划1797人,较2024年增加212人,同比增长10.8%。

安徽医科大学实际拟录取硕士研究生2793人,相比2024年扩招137名硕士研究生。

安徽工业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实际拟录取硕士研究生1863人,相比2024年扩招113人。

浙江工商大学25考研招收硕士研究生2867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908人,全日制专业学位1442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1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去年增长6%。

浙江财经大学25考研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563名,较去年增长105名,增幅为7.2%。

海南医科大学2025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824人,相比2024年扩招113人。

皖南医学院25考研共录取768名硕士研究生,较上年度录取硕士研究生总数(706名)扩招62名。

并且,还有关于扩招的有利好消息——各大高校又新增硕博点了!硕士学位授权点更是高达1924个!考研招生名额增加指日可待呀~

并且本次新增的硕士点,涉及理、工、农、医、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

新增硕士点如果建设快的话,有望今年就开始招生,26考研的小伙伴们有福了!想报考的同学记得及时关注今年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哦~

想要了解更多备考指南、考试资讯?欢迎点击【新东方考研信息网】,或者点击右侧在线客服一键咨询~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