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济南大学考试>正文

2026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考试《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2025-08-24 23:0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遵义医科大 学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是报考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硕   士研究生、公共卫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 旨在考察考生对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   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系统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Ⅱ.考试范围

《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詹思延主编,8 版,2017 年8月。

《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晓松主编, 7 版, 2017 年 6 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邬堂春主编,

8 版,2017 年 8 月。

《环境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克敌主编, 8 版, 2017 年 7 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孙长颢主编,

8 版, 2018 年 4 月。

Ⅲ.考试形式及时间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 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A1型题、 A2型题、B型题、 X 型题

Ⅳ.考查内容

一、流行病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绪论

1.流行病学简史-三个阶段; 流行病学的四个基本内涵;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2.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流行病学 的研究方法: ①观察性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②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流行病学的特征。

3.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理论性研究(theoretical study)。

(二)疾病的分布

1.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频率 测量指标; 死亡与生存频率;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的应用。

2.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sporadic)、爆发(outbreak)、 流行(epidemic)与大流行(pandemic)各自的含义。 疾病的  (三间)分布,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的概  念。

①人群分布   影响人群分布的因素,年龄、性别、职业、 种族与民族、行为生活方式;

②地区分布   疾病在国家间的分布、疾病在国家内的分 布、 疾病的城乡分布;

③时间分布   变化形式包括爆发、季节性、周期性和长 期变异、 各自的含义。

3.疾病负担指标(PYLL; DALY)。

(三)描述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概述; 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概述、 生 态学研究的类型。

2.现况调查的定义与特点。

3.调查方法的分类与优缺点。 普查(census)  定义与优 缺点、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定 义与优缺点、适用范围。

4.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与多 级抽样的实施步骤与用途。 现况研究的用途。

5.调查设计的大体步骤。

6.资料分析方法。

7.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

(四)队列研究

1.队列研究概述;队列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2.队列研究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 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 质量控制。

3.资料整理与分析。

4.优点与局限性。

5.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

(五)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概述; 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病例对照研究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2.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

3.研究类型。

4.一般实施步骤: 提出假设、 明确类型、 病例和对照的 来源与选择、 研究因素的选定与测量、 资料的收集。

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1:1 匹 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3.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 剂量反应关系时合并 OR 的计 算。

(六)实验流行病学

1.临床试验概述; 临床试验概念和目的以及分期;现场 试验和社区试验。

2.临床试验的特点; 设计与实施; 偏倚及控制; 优缺点 和注意的问题。

3.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

(七)筛检及其评价

1.筛检试验概述; 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

2.筛检试验的定义及特征; 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 金标 准;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符 合率、 Kappa 指数;筛检试验的评价 ROC 曲线。

3.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方法。

(八)病因与因果关系推断

1.病因与流行病学关系;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穆勒的 因果关系推论法则;穆勒法则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2.病因的基本概念;病因定义。

3.病因与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多样性。

4.发现病因的法则和方法: Mill 准则。 5.因果关系推断;因果推断的标准。

(九)预防策略

1.医学模式; 国内外公共卫生发展简况: ①中国的预防 思想与实践; ②当代全球主要健康策略。

2.健康、影响因素及医学模式: 健康的含义; 影响健康 的因素。

3.预防策略与措施: 策略与措施、疾病预防、 健康保护 与健康促进、 高危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十)公共卫生监测

1.公共卫生监测的分类; 公共卫生监测的步骤。 2.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 目的和意义。

3.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步骤及评价。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概述;染病及传染病流行概况。 2.传染病及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定义。

3.传染过程: 病原体; 宿主; 传染过程。

4.流行过程: 基本环节; 疫源地与流行过程; 影响因素

5.预防策略与措施: 策略; 措施; 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 施。

6.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预防接种; 免疫规划; 预防 接种的效果评价。

(十二)慢性病流行病学

1.慢性病导致人群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非主要病种

2.慢性病的基本概念; 慢性病导致人群死亡和疾病负担 的主要病种;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3.防治策略与措施。

(十三)伤害流行病学

1.伤害的全球流行特征; 伤害流行病学的重要性(疾病 负担); 我国伤害的防控政策。

2.伤害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伤害的分类; 伤害发生的原 因及影响因素。

3.伤害流行特征与研究现状,伤害流行病学的三间分布 情况;伤害的监测。

4.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伤害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伤 害的测量指标。

5.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伤害的预防策略,伤害的预防措 施(四步骤公共卫生方法)。

6.Haddon 模型。

(十四) 突发公卫事件流行病学

1.突发事件定义及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的 过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评估的内容。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研 究的意义; 暴发调查; 暴发调查应注意的问题。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技巧。

(十五) 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的分类。。

2.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 特征。

3.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促使病人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医院环境因素。

4.医院感染的状况: 医院感染的监测。

4.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二、卫生统计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数据分布的描述

1.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数值变量数据的频数表。

3.集中趋势的描述: 均数(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

4. 离 散 趋 势 的 描 述: 极 差 (range) 、 四 分 位 数 间 距 (quartile interval)、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5.频数分布表的编制、频数分布图的绘制及频数表和频 数分布图的用途。

(二)数据关联的探索 1.数据的关联。

2.散点图。

3.分类变量的相关。 4.相关。

5. 回归现象。

6.相关与回归陷阱。 7.关联与因果。

(三)数据的产生

1.数据的来源: 轶闻数据与可得数据,抽样调查数据与 实验数据。

2.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原则,潜在的问题。

3.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潜在的问题。

4.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抽样分布,抽样误差,偏倚。 (四)基本概率理论

1.二项分布的概念、特征和应用。

2.Poisson 分布的概念、特征和应用。

3.质量控制、二项分布和 Poisson 分布的正态分布近似。 4.正态分布的概念、应用(医学参考值范围估计)。

5.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五)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1.样本率的概率分布-利用概率公式计算。

2.样本率的概率分布-利用统计表。 3.样本率分布的正态近似。

4.样本均数抽样分布的正态近似。 5.样本均数的概率分布。

(六)统计推断 1.统计信心。

2.置信区间与样本量。

3.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4.检验效能。

5.置信区间。 6.基本步骤。

7.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

8.基于决策的推断与两类错误。

(七)基本情形的参数推断

1.两样本方差之比的抽样分布原理及其 F 分布。

2.t 分布。

3.单样本的情形。

4.配对设计的情形。

5.两总体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6.两总体方差的齐性检验。

7.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抽样分布及其 t 统计量。 8.两总体均数之差的置信区间。

(八) 多个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多个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 SNK 法,Dunnett-t 检 验,Bonferroni 法。

3.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数据的基本特征,方差分析 的 F 统计量,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4.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 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一般步骤,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应 用条件.

5.总变异的分解。

(九)分类变量的卡方检验

1. χ2 检验的基本思想: χ2 统计量, χ2 分布的性质。

2.独立性检验: 2× 2交叉表的独立性检验, 2× 2配对数据 的独立性检验,R×C 交叉表的独立性检验。

3.2× 2交叉表数据的 χ2 检验。 4.配对四格表χ2 检验。

5.交叉表数据的  χ2 检验: 多个构成比的比较, 多个率

的比较, χ2 分割。

6.拟合优度检验。 7.确切概率法。

(十)基于秩的非参数检验   1.非参数检验的概念、特点。 2.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

3.单样本数据的符号秩和检验、配对设计数据的符号秩 和检验、两组独立样本的比较、多组独立样本的比较的检验 步骤。

4.单样本数据的符号秩和检验、配对设计数据的符号秩 和检验、两组独立样本的比较、多组独立样本的比较的基本 思想。

(十一)直线相关与回归的推断   1.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2. 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

3.直线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 4.总体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5.直线回归的统计推断: 回归模型与参数解释,总体回 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应用条件。

6.直线回归的应用: 反应变量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反应 变量个体值的预测区间。

(十二)生存分析 1.生存数据。

2.生存曲线的比较: log-rank 检验。

3.生存资料的特点; 基本概念: 生存时间、删失、生存 率、生存概率。

4.生存曲线的估计: K-M 法及寿命表法、中位生存期的 计算。

5.生存曲线的比较: log-rank 检验的适用条件。 (十三) 多重回归分析简介

1.多重线性回归、 logistic 回归、Cox 回归的模型的注 意事项。

2.多重线性回归、 logistic 回归、Cox 回归的模型及用 途。

3.多重线性回归、 logistic 回归、Cox 回归的模型的参 数估计及假设检验。

(十四)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1.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 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2.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比、构成比和率。 3.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4.率的标准化法的用途率的标准化法的用途。 (十五)寿命表

1.简略寿命表的基本原理。

2.简略寿命表的概念、寿命表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含义。 3.寿命表的编制。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绪论

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特点及其主要任务、我 国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的特点和职业损害的三级预 防。

2.职业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损害 的三级预防;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3.职业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1.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及职业紧张的概念; 广义的 心身疾病、职业病理学和人类工效学的概念; 心身疾病的特 点和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职业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职业毒 理学的研究方法;

2.职业流行病学特点; 劳动负荷的评价; 作业能力; 工 作中的心理与社会因素; 职业紧张;心身疾病。

3.劳动负荷的评价; 工作中的心里与社会因素; 心身疾 病。

(三)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于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 会。

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 的因素;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3.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 制原则。

4. 金属与类金属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

5.金属与类金属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 预防措施。

6.刺激性气体的概念、种类; 中毒性肺水肿的概念; 氯 气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

7.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表现、防治原则; 氯气的毒理、 临床表现、处理原则、预防。

8.窒息性气体的概念、分类。

9.窒息性气体的毒理、毒作用特点、毒作用表现、治疗、 预防措施。

10.有机溶剂的理化特性; 苯及其苯系物以及环己烷的 理化特性、接触机会。

11.有机溶剂的毒作用特点; 苯及其苯系物以及环己烷 的毒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预防。

12.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化学性发绀、TNT 面容的概 念、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主要代表物。

13.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毒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预防。

14.高分子化合物概念、性质与用途,高分子化合物的生 产过程、生产过程对健康的影响;生产原料和生产助剂。

15.氯乙烯的毒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预防。 16.农药的概念、分类;代表性农药的理化性质。

17.有机磷酸脂类农药的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 则、预防原则。

(四)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病

1.生产性粉尘、尘肺病的概念,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  及其卫生学意义;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矽肺、煤工尘肺、硅酸盐尘、硅酸盐尘肺、石棉肺的定义。

2.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 影响矽肺发病的主要因素; 矽肺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与诊断; 石棉肺、煤工尘肺的病理 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

(五)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高温作业、高气压及低气压; 噪声的基本概念、声 音的物理特性及其评价、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影响噪 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手臂振动

病、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2.声音的其评价、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控制 噪声危害的措施;振动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振动危害 的预防措施。

(六)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1.生物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炭疽的概念、特征和分 型;布鲁司杆菌病、职业性森林脑炎的定义。

2.皮肤型、肺型、肠型炭疽的特征和分型;布鲁司杆 菌病、职业性森林脑炎的病因病机及流行病学特征。

(七)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生物监测的概念及特 点;职业卫生调查的步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

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有害作业分级评 价、职业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空气样品采集方法; 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职业卫生调查基本步骤。不同评价 的异同及适用条件或范围。

(八)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1.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和规

章;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职业工伤与 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建 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

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管理办法。

2.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 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 素; 职业伤害分布特征; 职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职业 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特征; 职业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 处理。

四、环境卫生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绪论

1.环境污染的公害事件、环境卫生工作成绩及今后的任 务。

2.环境卫生学的定义、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一次污染 物及二次污染物的概念; 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人类健康的 影响。

3.机体(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推动今后环境卫生学  发展的作用; 结合现实的环境问题实现环境卫生学的任务。

(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健康危险度评价。

2.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基本构 成; 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放大作用;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 机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剂量-效应/反应的关系; 时间 与蓄积效应;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致癌危害、  致畸危害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

3.机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时间与蓄积效应; 环境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三)大气卫生

1.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大气对流层的卫生学特征; 空气离子化卫生学意义; 大气中存在的颗粒物种类;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归; 温室效应  的起因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对人类 生存环境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苯

并(a)芘的致癌机制;大气卫生标准制订的原则、方法; 大气 卫生标准的分类; 制订大气中污染物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 和一次最高容许浓度的依据; 点源、面源和线源等三种类型 大气污染源的调查; 采样点、采样时间和检测指标的选择; 人群健康调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3.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归; 臭氧层受败坏的原因及其危害; 大气中污染物的致癌作用; 大气中污染物卫生标准的制订;  大气污染紧急事故的现场调查及对策; 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   康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

(四)水体卫生

1.水体卫生的防护。

2.水资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水质的物理、化学、微 生物学性状指标; 水体污染及其主要来源; 常见污染物及其 污染标志; 水体自净过程和机制及污染物的转化途径; 病原 体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医疗机构污水的处理的排放规定。

3.水体自净过程和机制; 污染物的转化途径; 病原体污   染及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医疗   机构污水的处理的排放规定;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成因。

(五)饮用水卫生

1.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2.介水传染病的病原体、流行特点,常见的介水传染病; 常见的饮用水化学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 物的种类,氯化消毒所产生的卤代烃等二次污染物的基本原

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生物性、 化学性)对健康的影响;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依据、  原理; 饮用水卫生标准项目的分类; 各项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及其应用; 集中式给水水源水的选取和防护原则; 自来水的  生产工艺流程; 水质处理中氯化消毒工艺的原理和方法、影  响因素;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涉水产品卫生学毒理评价程  序。

3.制定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毒理学与流行病 学综合确定标准的基本原理; 涉水产品卫生学毒理学评价; 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六)土壤卫生   1.土壤卫生防护。

2.土壤的卫生学意义; 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 土壤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土壤污染的方式、病原体的死灭、 有机物的净化、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残留;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农药污染的危害; 土壤卫生标准的制订  原则和研究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3.土壤的净化作用; 土壤中污染物的转归; 重金属与农 药污染的危害。

(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2.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和流行特征; 碘在体 内的代谢及生理功能; 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 碘缺乏病的防 治措施; 氟、砷在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地方性氟、砷中

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方性氟、砷中毒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3.碘缺乏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地方性氟、砷中毒

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八)环境污染性疾病 1.宣威肺癌、军团病。

2.慢性甲基汞中毒、慢性镉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3.慢性甲基汞中毒、慢性镉中毒的发病机制。

(九)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1.住宅的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

2.住宅的概念;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 求; 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概念; 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 室 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和危害。

3.住宅卫生条件和人类健康的关系; 居室空气清洁度的 评价指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及其制定原则。

(十)公共场所卫生

1.公共场所环境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公共场所的概念、卫生学特点;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3.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十一)环境质量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2.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方法; 指标计算方法及评价方法; 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

3.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污染源、污染物识别; 指 标的计算, 大气玫瑰图解读及绘制; 不同类型环境影响评价

的主要内容。

(十二)家用化学品卫生 1.化妆品的种类。

2.家用化学品、化妆品基本概念及分类; 化妆品的卫生 监督与管理。

(十三)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分级;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 急准备、应急处理原则。

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考试大纲

(一)绪论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营养学、食品卫生学概念。

3.营养学发展史。

(二)营养学基础

1.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脂肪酸的分类及功 能、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各类维生素的缺乏的典型症状、各 种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2.人体能量消耗、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学评价、食  物蛋白质营养学价值评价、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各类维生素的生理功能,需要量和食物来源、各种矿物质易  缺乏的人群及缺乏的典型症状。

3.常见必需脂肪酸及功能各种维生素生理功能讲解时 学生的理解记忆、科研思维的引导。

(三)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植物化学物 1. 了解植物化学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掌握植物化学物概念, 分类, 主要生物学作用。 3.植物化学物的食物来源和生物学作用机理。

(四)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 了解评定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 熟悉谷类, 薯类, 豆 类,蔬菜水果的特殊成分 。

2.掌握各类食物及其制品的营养成分和特点。 3.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

(五)特殊人群的营养

1.不同类型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

2.不同类型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与膳食要点。

3.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原则。

(六)公共营养

1.公共营养工作内容,膳食结构,DRIs 制定方法和原则, 营养改善措施。

2.公共营养概念、特点,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概念,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居民营养状况调  查与评价。

3.营养调查及评价。

(七) 临床营养

1.基本膳食的分类和膳食原则、适用范围, 治疗膳食, 诊断和代谢膳食, 围手术期病人营养需要,肠内营养与肠外  营养制剂。

2.病人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临床营养概念,基本膳食要 素及构成,肠内肠外营养适应症及禁忌症。

3.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

(八)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1.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痛 风和癌症定义、分类、对健康的影响及流行情况, 营养与免 疫性疾病,癌症的营养支持治疗。

2.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痛 风、癌症的营养防治方法。

3.营养与肥胖的关系、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营养与动  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营养与痛风的关系、营养与癌症的关系。

(九)分子营养学与营养流行病学

1.营养素对基因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膳食模式统计分 析方法。

2.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 用的模式及作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3.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十)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1.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2.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 预防。

3.食品的细菌污染、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B(a)P 对食物的污染、食品放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十一)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1.食品添加剂分类和编码; 国内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的 卫生管理。

2.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使用要求。

3.食品添加剂的带入原则; 不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十二)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1.冷冻饮品与饮料的卫生及管理。

2.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畜、禽、鱼类食品 的卫生及管理, 乳及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食用油脂的卫生 及管理, 饮料酒的卫生及管理。

3. 肉类食品抗生素残留问题、肉制品添加剂问题、水果 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奶类的非法添加物问题、转基因食品 的安全及管理问题。

(十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1.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2.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 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3.食物中毒的判别。

(十四)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

1.营养素/食物的风险-收益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

2.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实验内容、试验原则等。 (十五)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的分类。 2.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3.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更多考研资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