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青岛大学考试>正文

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考研科目

2025-06-30 16:30

来源:

作者:

如果你正在考虑报考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下面这份基于最新招生政策(截至2026年)的科目汇总,会帮你更清晰地规划备考方向。我把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方向分为学硕(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专硕(控制工程、人工智能等)两类,方便你结合自己的目标来准备。

 

一、初试科目
无论你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初试都由“公共课+专业课”组成,具体如下:

1. 公共课

思想政治理论(101) :全国统考,满分100分。
外国语 :
  学硕(控制科学与工程) :考英语一(201),难度较高,侧重阅读和写作的学术性表达。
  专硕(控制工程、人工智能) :考英语二(204),相对更注重应用能力。
数学 :
  学硕 :考数学一(301),包含高数、线代、概率论,对数学能力要求高。
  专硕 :考数学二(302),仅含高数和线代,范围相对小一些。

2. 专业课(院校自命题)

科目代码:816/821/828电路 (不同年份代码略有差异,内容一致)
  参考教材 :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电路学习指导与典型题解》,陈旭、于昊昱,北航出版社,2021(建议搭配使用)。
  考试重点 :集中在电路分析、稳态/暂态响应、三相电路、二端口网络等内容,计算量大,需加强手算能力。

下表总结了不同专业方向的初试科目设置:

| 专业类型       |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学硕           |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 101政治 + 201英语一 + 301数学一 + 816电路 |
| 专硕           | 控制工程(085406)                    | 101政治 + 204英语二 + 302数学二 + 816电路 |
| 专硕           | 人工智能(085410)                    | 101政治 + 204英语二 + 302数学二 + 816电路 |

 

二、复试科目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根据专业方向有所不同:

1. 笔试科目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硕) & 控制工程(专硕) :
  自动控制原理
    参考书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19。
    重点内容 :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奈奎斯特/根轨迹)、校正设计等。
人工智能(专硕) :
  同样考 自动控制原理 ,参考书与上述相同。

2. 面试内容
英语听说能力 :包括自我介绍、专业问题问答等。
专业综合面试 :侧重项目经历、科研潜力、专业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政治理论口试 (部分专业可能涉及):主要考察时政与基本理论。

 

三、招生情况与分数线
 

招生人数 (2023年数据):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硕):39人。
  控制工程(专硕):60人。
  人工智能(专硕):7人。

复试分数线 :
  近年学硕/专硕总分线约在 270 300分 (工学国家A类线),单科线政治/英语≈34分,专业课≈51分。
  热门方向(如电力系统自动化)竞争激烈,建议初试目标定在 320分以上 。

 

四、备考建议

1. 专业课复习策略 :
    电路 :以邱关源教材为核心,搭配《典型题解》强化计算题训练,重点突破节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等高频考点。
    自动控制原理 :结合胡寿松教材,掌握频域分析法与校正设计,可参考往年复试题库(含计算/简答)。

2. 跨考生注意 :
    部分专业(如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要求加试 电子技术 或 C语言 ,需提前准备。

3. 时间规划 :
    7–9月:主攻电路+数学强化。
    10–12月:刷真题(推荐2010–2024年电路真题)。
    次年1–3月:突击自动控制原理+面试模拟。

 

总结
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考研的核心科目围绕 “电路+自动控制原理” 展开,学硕(英语一/数学一)与专硕(英语二/数学二)在公共课上存在差异。复习时建议以邱关源《电路》和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为主线,搭配真题强化训练。复试注重专业应用能力,建议提前积累项目经验或参与竞赛以提升竞争力。若需历年真题或详细考纲,可进一步访问相关链接。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