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新东方游学>正文

重视人文历史的孩子,究竟厉害在哪里?

2022-09-28 13:44

来源:新东方游学

作者:Jason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

我们的孩子,除了会背历史朝代顺序表

知道几个代表人物、故事外,还会什么?

知道为什么五岳的确立

跟中国的王朝体系相关吗?

中国各省、市之间的划分优势

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为什么说南宋的灭亡与气候变化有关?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再有知识的人,如果不了解本国的历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作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

当然,学习历史并不是非要让孩子知道哪一年发生了什么,哪一位历史人物干了点啥,而是让我们学习古人的道德品质,智慧谋略;

让历史的影响在孩子心中潜移默化地扎根,在掌握历史变迁的脉络的同时,也能从多元的角度去获得做人处世的道理,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1
重视人文历史的孩子

究竟厉害在哪里?

2018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曹婧怡在分享经验时表示要多读历史。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历史迷”。

她在分享学习方法的时候,就曾说过:“我的历史启蒙是从历史漫画开始的,这份兴趣对我而言不只是开阔了视野,对我的学习帮助也很大。”

曾经有一项哈佛大学的调查,发现学霸的读书清单中,人文历史类的书籍最多!这绝不仅仅是巧合。那重视人文历史的孩子,究竟厉害在哪里?

借鉴古人成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明白历史文明的发展脉络,读懂古人的抉择,可以借鉴他们的成败得失,能帮助孩子知人论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思辨能力
如果你身处古人的位置,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想清楚之后,再看看这个人物是怎么做的,他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然后比较自己与古人,在选择和方法上有何异同之处?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重视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历史看未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培养孩子在看待不同的人和事时预先形成独到的见解,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让孩子拥有眼界和大格局
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从小看历史的人,对于世界的变化看得更透彻。看似新鲜的事儿,在亘古的历史中早已发生过,领悟这些,孩子能拥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

2
历史情景化互动

让孩子爱上历史

学习历史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可是提起学习历史知识,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不感兴趣,觉得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

仅仅阅读历史教科书,对于孩子而言,不够生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给孩子们讲透,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中国的文明历史,通过历史情景化互动,鼓励孩子能够客观看待过往的同时,学会去勇于创新,激发潜在想象力,进而创造一个“未知的世界”。

WHY SHOULD YOU CHOOSE XINDONGFANG?
为什么选择新东方人文历史研学?
新东方在设计每一个孩子的研学项目时,都会让知识融入在行走的课堂中,通过实地人文探索的过程,让孩子看到、听到、摸到、深刻感受到历史文明背后的故事。

从人的视角出发,理解历史为什么会发生、理解我们何以生活在今天,让孩子们学会理解人文学科核心的价值意义。

正确引导孩子分析事实,过程中怎样通过调查,从一个不完整的信息中寻找背后的事实,又或是怎样理解不同的视角所刊登的不同场景......

3
不止于学

书写孩子自己的“中国故事”

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基本的综合素养,当孩子通过趣味学习到场景化实践,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知识点,更能升华他们的人文素养,进而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潜能。

有“人”的地方才有故事,如果仅仅是让孩子死板地对历史课本知识点死记硬背,孩子自然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走进真实的场景,孩子的思维才能得到跳跃性的增长。

通过研学过程中的场景化浸入和换位思考,孩子不再囿于自我思维,而是“海阔天空”般站在更高更大的格局看世界。

这个假期,和新东方一起坐上时光机,既可跟随 “历史脚步”探索五千年的中国,亦能站在时代的潮头,感受未来科技的脉搏,在古今往来之间,书写属于孩子的“中国故事”。

历史是每个孩子必读的一本书

新东方带着孩子翻开其中精彩的篇章

聆听文人志士的故事

触摸古人智慧的结晶

让孩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访文化古城

让孩子亲身经历历史变迁的沧桑

在历史情景中学习思考

提升眼界和格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