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英语语言文学综合》初试大纲
2025-08-31 19:5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英语语言文学综合》初试大纲
科目代码:812
说明:
1.本科目考试时不得使用计算器。
2.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动态栏目(网址https://yjs.cueb.edu.cn/zsks/zsdt/index.htm),如有大纲更新或变动,均以官方网站的最近通知为准。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 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在英美文学领域、普通语言学领域以及中外文化领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并考察其借助英语语言技能、运用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沟通意识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 考试范围
1.普通语言学:
Nature of language,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s,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society, pragmatics, language and computer,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2. 英美文学:
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文学术语、经典作品的解读与赏析。
3.中外文化:
中外文化的主要知识点、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
三、考试基本要求
考生需具备普通语言学和英美文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分析语料和文学作品的基本技能。考生要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
四、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预计180分钟,以我校实际招生简章公布为准。
3. 题型及分值:本科目总分预计为150分,以我校实际招生简章公布为准。题型预计包括名词解释题、简单题和论述题,仅供参考,实际命题可能略有出入。
4. 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
1. 普通语言学部分:70分;
2. 英美文学部分:70分;
3. 中外文化部分:10分
五、参考书目
[1] 张文, 张伯香. 2020.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上下册,第三版).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 关桂云. 2017. 文学术语.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胡壮麟. 2017.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戴炜栋. 2018.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5] Robbins, R. H. 2000.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六、需说明的问题
无。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
1.语言学部分:本部分要求考生对语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语言学主要分支、语言学流派、应用语言学等有一定地掌握,以及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考生需要熟悉语言的定义和本质、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言与文化、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计算机语言学、二语习得等领域的核心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代表人物、研究趋势等。
2.英美文学部分:本部分要求考生熟悉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英美文学中主要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要掌握英美文学中的主要文学术语、主要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和方法对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和赏析。
3.中外文化部分:考生需熟悉中外文化的主要知识点、主要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并能够运用文化知识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对生活中的中外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三部分 题型示例
考生请注意:题型示例仅供参考,每类题型仅提供1道例题,实际考试试题数量与本部分不一定相同。
一、名词解释
1. linguistics
二、简答题
1. What makes language unique to human beings?
五、论述题
A senior scholar said that if you want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you must first learn Chinese well. To understand foreign culture, one must first be familiar with Chinese culture.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above ideas? Please argue your own viewpoint within 500 words.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