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西方经济学 考试大纲
2025-08-31 23:55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822 ·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西方经济学 考试大纲
一、主要考核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
1、 导论
了解: 经济学的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脉络。
掌握:经济学的性质、产生的根源以及经济学的分类;机会成本、生产的可 能性边界、边际分析等经济分析工具与方法;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稀缺性、机会成本、绝对优势、相对优势、选择的含义。
2、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理解: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需求价格弹性、交叉弹性、收入弹性和供 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用图表解释总收 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蛛网理论。
掌握:供求、供求量、供求函数、供求曲线、供求定理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 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定义;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定义,均 衡价格的形成;支持价格、限制价格的含义;税收与弹性的关系及价格理论的应 用 。计算各种弹性的方法并解释结果。
3、消费者选择
了解:对风险的需求; 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预期效用函数。
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消 费者剩余的含义、计算及应用,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 效用与边际替代率的关系; 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导出。
熟练掌握:预算约束线;无差异曲线定义和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 的边际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及应用;消费者均衡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并熟练 作图或者计算价格变动对正常商品、劣等商品、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4、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理解: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规模收益不变、递增和递减的定义;边际技术 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长期成本及其曲线的形成;给出总成本、固定成本、可 变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定义。
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计算; 成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定义和应用; 企业利润的含义和计算;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含义; 短期成本的分类及图形; 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含义及关系。
熟练掌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生产者成本最小化或产量最大化的应 用;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及应用。
5、完全竞争市场
理解: 市场结构的含义; 完全竞争的行业特征。
掌握:完全竞争的含义;解释厂商收支相抵和停业的条件;解释厂商的短期 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完全竞争行业长期 供给曲线含义; 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相关计算。
6、不完全竞争市场
了解:市场结构、集中率的含义;不完全竞争的定义;成本不变、递增和递 减的含义和图形变化; 博弈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
理解:完全竞争、完全垄断的行业特征、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竞争与效率 的关系; 比较垄断、寡头与垄断竞争;垄断竞争的特点;寡头市场的特点;垄断 与政府管制。
掌握: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竞争的含义;完全垄断厂 商的均衡;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 模型,卡特尔模型;价格领导模型;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纳 什均衡;优势策略均衡;有限博弈与重复博弈;囚徒困境与智猪博弈等几个经典 的博弈模型。
7、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
了解:要素需求的特点,要素的供给者,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双 边垄断的要素市场分析,行业的需求曲线。
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买方垄断要素市场和 卖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分析。
掌握: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及应用,要素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厂商要 素的边际收益及曲线,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劳动 市场的均衡; 工资的决定; 劳动供给的时间配置模型。
8、一般均衡与效率
了解: 一般均衡的含义; 补偿原则; 社会福利函数; 有关的概念及定理。
理解:局部均衡、总体均衡的含义;理解生产与交换的均衡;帕累托最优含 义和条件;非完全竞争的福利损失。理解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 定律。
掌握:一般均衡实现的条件;交换均衡、生产均衡的分析方法;完全竞争与 帕累托最优的关系。
9、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掌握:垄断的失灵表现与政府管制;外部性有关的概念、失灵表现以及政府
采取的相应措施;公共产品有关的概念、失灵表现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不 完全信息有关的概念、失灵表现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科斯定理;公共产品 的效率条件和提供机制;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宏观经济学
10、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了解:宏观经济问题。
理解:GDP 的内涵;收入法与支出法的等价性;核算 GDP 的收入法;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区别、充分就业的概念和自然失业率。
掌握:GDP 的概念; 核算 GDP 的支出法; GDP 和 GNP、NI 的区别; GDP 平减 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含义; 失业的类型。
11、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了解:宏观经济循环流程; 有效需求; 其他消费理论。
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之谜、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持久收入 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政府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国外需求的决定因素; 净出口如何影响总需求。
掌握: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 函数和储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和计算;投资和利率的关系;政府需求的 内涵。
熟练掌握:乘数原理;三部门与四部门经济的乘数的推导及计算。通胀缺口 与紧缩缺口相关计算。
12、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 模型
理解: IS 曲线的推导; LM 曲线的推导。
掌握: IS 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斜率; IS 曲线的变动; LM 曲线的含义; LM 曲线斜率;LM 曲线的变动;产品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变动与经济政策的联系;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
熟练掌握:IS-LM 模型的作图与计算;货币需求的动机;流动性陷阱;IS-LM 均衡不同区域的经济含义。
13、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 模型
掌握:AD 曲线的含义与为什么倾斜向下;AD 曲线的推导;AS 曲线的含义; 古典 AS 曲线的推导,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AD-AS 模型的一般情况、 极端的短期情况和极端的长期情况。
熟练掌握:AD-AS 模型相关计算;财政和货币政策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技术进步、劳动需求变动、劳动供给变动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AD-AS 模型的应 用。
14、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理解:古典经济学对失业原因的解释;现代货币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货 币主义学派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经济周期理论;通货 膨胀的类型;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适应性预期与理性 预期;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影响;滞胀的定义和原因;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 型。
掌握:凯恩斯和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的解释;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的 惯性;预期因素在菲利普斯曲线中的作用;经济波动的根源和经济波动的传导机 制。
重点掌握: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通货膨胀对 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菲利普斯曲线推导以及政策含义;适应 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对菲利普斯曲线形状的影响;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解释通货膨胀 的原因; 掌握乘数-加速数模型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15、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
掌握: 国际收支的含义;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区别; 如何用 BP 曲线分析 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BP 曲线移动的经济含义; 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思想。
重点掌握: 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经济效果; 国际金融三元悖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依据。
16、宏观经济政策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与冲突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主张;动态不一致理论的主要思想;卢卡斯批评的主要思 想; 货币政策的政策规则; 财政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的时滞。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的构成; 公开市场业务在、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及其作用机制;货币的定义;货币的 职能;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 币供给的关系;
重点掌握:挤出效应的计算与影响因素;财政与货币政策乘数的推导与相关 计算以及作用机理;如何用 IS-LM 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主要的 自动稳定器机制及其局限。
17、经济增长
了解:国家间收入水平差异及其衡量;增长核算方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理解:经济的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增长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 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 思路、稳态条件和结论; 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 两部门模型; 经济增长理论的应用。
掌握:经济增长稳态条件的计算,资本的黄金率水平计算;应用新古典增长
模型解释收入差异和增长率差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主要参考范围
(以下书籍仅供参考)
1 、《西方经济学》上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第 2 版;
2 、《西方经济学》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第 2 版;
3、微观经济学,谢玉梅、浦徐进、徐敏丽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 社,2017 年;
4、宏观经济学,谢玉梅、浦徐进、王敏琴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 社,2017 年。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