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泰安大学考试>正文

山东专升本难吗通过率多少

2025-10-24 15:05

来源:山东专升本

作者:liruixue

  对备战山东专升本的考生而言,通过率是衡量考试难度、预判上岸概率的核心指标。从近十年数据来看,山东专升本通过率经历了 “低迷徘徊 — 政策飙升 — 理性回归” 的显著变化,背后折射出学历需求升级与考试竞争的深层逻辑。​

  一、通过率三阶段变迁:从 20% 到 68% 的跌宕​

  山东专升本通过率的演变可清晰划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低迷期(2017-2019 年) ,通过率长期卡在 20%-25% 区间。2017 年 60211 人报考仅录取 14910 人,录取率 24.76%;2019 年报考人数增至 83384 人,录取量仅 18800 人,通过率 22.55%。这一阶段低通过率源于双重因素:高校更侧重推荐毕业生就业以提升就业率,同时部分考生存在 “专升本学历无用” 的认知误区,忽视学历对考公、考研的核心价值。​

  扩招高峰期(2020-2021 年) ,政策调整推动通过率跃升至峰值。2020 年受就业压力影响,招生计划激增至 44030 人,63509 名考生中 44030 人录取,通过率达 69.33%;2021 年报考人数突破 10 万,仍以 68.15% 的通过率延续宽松态势。这两年扩招不仅新增大量名额,更让考生意识到专升本学历的国家认可度与实用价值。​

  理性回归期(2022-2025 年) ,通过率回落至 41%-53%。2022 年报考人数飙升至 170572 人,录取率骤降至 41.34%;2024 年虽报名人数略降,但 62690 个招生计划对应 41.64% 的通过率;2025 年计划扩招至 69905 人,通过率回升至 53%,但竞争强度未减。​

  二、通过率背后的关键矛盾:总量宽松与优质名额稀缺​

  看似 “回升” 的通过率背后,暗藏两类核心竞争矛盾:​

  其一,整体通过率与公办院校通过率的巨大差距。2025 年 69905 个总计划中,公办院校仅占 19560 个名额,占比不足 28%,若按 15 万报考人数测算,公办录取率不足 13%,热门专业如学前教育报录比高达 15:1.多数考生瞄准的公办院校,仍是 “百里挑一” 的硬仗。​

  其二,报考热度与认知转变的叠加效应。随着 “专升本学历等同全日制本科效力” 的认知普及,报考人数从 2017 年的 6 万增至 2022 年的 17 万,虽 2025 年略降至 15 万,但仍处于高位。而 2024 年部分公办院校停招后,2025 年新增的山东政法学院等公办名额,成为竞争焦点。​

  三、通过率≠上岸概率:这场 “硬仗” 值得拼吗?​

  尽管总通过率已从早期 20% 提升至 53%,但山东专升本仍是难度不小的挑战:报录比持续走低的背后,是 “招生增但报考更增” 的常态,且公办院校、热门专业的竞争烈度远超平均水平。但这场硬仗的回报同样显著 —— 两年全日制本科学习与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能直接打破考公、考研的学历门槛。​

  四、备考破局:山东新东方专升本助你抢占先机​

  面对 “总量宽松但优质名额难抢” 的现状,科学备考是突破通过率陷阱的关键。山东新东方专升本依托对历年通过率数据的深度拆解,打造针对性解决方案:​

  分层教学适配需求:针对公办院校 10% 左右的低录取率,开设 “公办冲刺班”,聚焦高数难点突破、英语阅读逻辑等核心考点,匹配近 5 年公办院校真题专项训练;​

  全周期规划提效:结合考生常面临的实习与备考冲突,设计 “基础衔接 + 强化刷题 + 冲刺模考” 三阶段课程,配套六师伴学督学服务;​

  数据驱动精准备考:整合 2017-2025 年通过率变化规律与专业报录比数据,为考生定制目标院校适配方案,避免盲目备考。​

  通过率的波动只是参考,真正决定上岸的是对竞争本质的认知与科学备考策略。山东新东方专升本以数据为锚、以专业为刃,助你在 15 万考生中突围,稳稳抓住公办院校的稀缺名额。

  推荐阅读:

  山东专升本政策详解(上)

  山东专升本政策详解(下)

  山东专升本42所院校校荐生招生汇总

山东新东方专升本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