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信阳大学考试>正文

2026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食品营养学》考试大纲

2025-07-11 11:30

来源:新东方考研

作者:新东方考研

近日,2026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食品营养学》考试大纲公布了,请各位同学查收。

在多数考生还聚焦于2025考研资讯的当下,浙江财经大学已然重磅发布了其 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参考书目与考试大纲。这一“超前”举动,无疑为志在报考的26届学子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优势和宝贵的备考先机。

一 、考查目标

《食品营养学》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食品与营养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之一,是食品类及相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程。该科目旨在考查考生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基础 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系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 握食品营养价值和人群营养的评价方法,掌握食品营养与慢性病 的关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膳食指导及食品开发中营养学问 题的能力,为成为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领域高级专业人才打 下坚实基础。

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词解释:约占30分

2.问答题:约占60分

3.论述题:约占60分

(说明:以上题型及分值分配仅作参考,根据实际可作调整)

三 、考查范围

( 一)基础营养学

掌握营养、营养学、食品营养学、膳食参考摄入量等基本概 念;熟悉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任务及发展趋势;了解营养学研究的 发展简史及新进展;了解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人体消 化和排泄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食物及营养素 的消化、吸收、运输、代谢等基本过程;了解能量单位和能值, 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熟悉能量消耗量的测定及估算方法; 掌握能量不平衡对人体的影响、能量的合理膳食来源与构成及适 宜摄入量;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熟悉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 和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与功能,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适 宜摄入量及膳食来源、血糖指数;了解和掌握脂肪、必需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以及脂类营养价值的 评价方法;了解和掌握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以及具有特殊功效的 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及其膳食参考摄 入量和食物来源。

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各种维生素的主要性 质、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了解维生素与各营养素间的相互关系; 熟悉不同维生素缺乏和过量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了解并熟悉人体 中重要的常量及微量元素的种类、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特性以 及缺乏症;掌握重要的常量及微量元素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及食物 来源;了解水在体内的分布、生理功能及排泄途径。

(二)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植物化学物及营养强化食品、 保健食品与营养标签

掌握植物化学物相关概念及常见植物化学物及组成;了解主

要植物化学物的生理功能,认识植物化学物在人体营养中的作用 和地位;了解植物化学物的食物来源,认识植物化学物在膳食中 的特殊意义;了解食物营养价值的相对性;掌握营养素密度、营 养素生物利用率的概念;了解贮藏、加工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熟悉各类食品营养价值的特点;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发展 简况和发展动态;掌握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强化技 术;掌握营养强化食品的种类及其生产方法;掌握保健食品的概 念和主要功能因子;了解食品标签和食品营养标签的基本要求。

(三)特殊人群的营养

熟悉各种特殊人群的生理代谢及营养需求特点;掌握不同人 群的营养需求特点和膳食指南原则,制订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实 现平衡营养。

(四)公共营养

掌握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内涵与应用;了解膳食结构的 种类,掌握合理的膳食结构;了解膳食结构的种类;了解社区营 养的概念、特点以及作用;掌握和应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掌握 食谱编制的原则与方法;熟悉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类 型营养监测的作用和特点;了解和改善社区营养的主要宏观措 施。

(五)营养与慢性病

掌握主要的营养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 尿病、肥胖、肿瘤)的危险因素、疾病特点及诊断标准;掌握主 要的营养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及 肿瘤)的饮食原则。

四、参考书目及资料

书名:《食品营养学》(第3版);作者:孙远明,柳春红;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更多考研讯息,请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我们将为你第一时间追踪报道各大院校的最新招考动态!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