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 | 不断取得进步的几大要素(下)
2019-03-11 18:40
来源:
作者:
除了认知能力,人之所以进步,能够占领世界,还靠另外两个能力,一个是语言能力,一个是合作能力,合起来就是第三点,我叫做群体能力。
一方面是语言能力。就是人由于有了语言能力,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交流和交往。动物是没有语言能力的,猫狗之间应该是互相不存在语言交流能力的,即使有也是最简单的。所以动物不可能构成一个团队,有矛盾了能解决,解决了还能形成更大的团队,更多的人起来就形成一个国家。
语言能力,一个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是语言背后讲故事的能力。因为正是语言背后讲故事的能力,能把一群人团结起来,为了那一个故事去奋斗去努力,这个是动物不可能做到的。
比如说一头公狮子不会召集所有的狮子开会,说我们来一起讲个故事,来讲一个把非洲占领的故事,现在我们开始分工,你这头狮子往那跑,你往那跑,最后把整个非洲都给占领了。动物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但人类有这个能力。共产党最后打败国民党,成立了新中国,靠的也是讲故事的能力。
最初毛泽东成立共产党的时候,新中国还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故事。他们只是心中觉得,我们这些人团结起来,团结广大的劳苦百姓,就能创造一个新国家。在新国家里,没有任何人不平等,没有任何人不自由,没有任何人不幸福,没有任何人不富有,所有人都会幸福平等自由富有。这样的故事足够激励当时一无所有的几万万中国同胞,一起共同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所以,对于你们来说,未来的成功与否,其实也是一个给自己讲故事的过程,就看你给自己讲了一个多大的故事。如果在你的故事里,相信未来五年或者十年,能够在某个领域博士毕业,这就是你给自己的一个故事。
你所有的志向,所有的理想,都是你给自己的故事。你也可以几个人联合起来,讲一个故事。几个人联合起来,创办一个公司,最后超越马化腾,变成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这也是故事。
你不用去想做得到做不到,你只要有讲故事的能力,就说明你对未来有期待。最怕的是,你从来不对自己讲故事。
故事有很多,小的方面,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爱情婚姻生活,大的方面,就是我们一生事业的故事。我们一个小组,一个年级团结起来也能讲不少故事,我们几个年级团结起来又能讲更多的故事。最怕的是我们从来不去讲。
其实对我来说,我觉得我的成长,其实也是有点对自己讲故事的过程。有的故事讲成功了,有的故事没讲成功。比如说我一心想要上大学,这个故事就讲成功了。后来出国这个故事也讲了半天,希望自己在哈佛耶鲁这样的名牌大学读书,就没有讲成功。
新东方成立后,我把大学同学从国外请回来,大家都知道王强、徐小平这些老师。当时的新东方年收入只有几百万,他们在美国有七、八万美元一年的工作,我根本就不可能给他们发工资。我不能给王强承诺,说你回来吧,你现在拿8万美元一年,你回来我给你发100万人民币。
王强问:回去你能给我什么?我说:我是绝对不会给你发工资的,那是对你的侮辱。他说:我一家老小要养,你不给我发工资,我跟你回去干什么?我说:你看当时我是咱们班穷光蛋,一无所有,现在我一个人在中国一年已经能做到几百万人民币。你的能力比我强多了,如果我们回去一起做,不就有可能做到几千万吗?这个钱如果拿到了,不就比你在美国赚的钱多吗?这就是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把他们给吸引回来。
后来我们几个人联合起来,一起把新东方做成了美国的上市公司。当初毛泽东他们手里,一杆枪都没有,他们要解放全中国,那是讲故事最厉害的人。但是不管怎么样,小目标到大目标都可以。通过语言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把自己激励起来,激发出来。
另一方面是合作能力。大家想想,如果当时我一个人做新东方,肯定不可能有今天的新东方。今天的新东方,后面是5万多名员工和老师。之所以能够一起努力,就是因为有共同的故事和共同的想法。一个人做不如和大家一起做,能做的更好。
像高薇校长,她到任何一个国际学校当校长都可以,但高薇校长不会一个人做一个国际学校。她为什么选择这儿?可能是觉得跟俞敏洪联合,跟其他老师结合,跟新东方集团结合,未来发展的前景更令人期待。这就是我想讲的群体能力,包含语言和讲故事的能力,合作团结一起做事业的能力。
所以,你们从现在的同学中,交到一批好朋友,保持联系,而且交往越来越深入,这十分重要。当然要尽可能找志同道合的,未来还要找到更好朋友。有的人交朋友都是烂朋友,有的人交了朋友一辈子,是没什么讲故事能力的朋友,因此只能原地踏步。
一个人最厉害的,不是你自己厉害,而是你身边有一批比你厉害,而且还愿意带着你跑,你也可以带着他们跑的这一群人。
我在大学的时候,是一个没有人愿意多看几眼的人。我又不是好学生,也没拿到过任何真正的学习奖学金,成绩又比较差,家庭也比较贫寒。所以我在北大,没有体现出今天我有的那一点点领导力,但是为什么后来我能把北大很有才华的同学朋友叫回来?他们在北大是我的班长,团支部书记。因为我很注意挑选朋友,我认为有才华的人,愿意跟他们走得更近。
与人交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领导别人,振臂一呼,你们跟我走。另一种是追随别人。作为引领者的,毕竟是少数。你去追随别人,一点都不丢人,但追随就要看哪个人气度大,哪个人能力强,哪个人未来可能有比较大的发展,哪个人能带着你跑得更好。
现在世界给我们带来一个比较麻烦的状态:你好像有很多朋友,但实际上朋友很少。大家微信群里聊的很多,但互相之间有事想要请人帮忙,别人根本就不来,因为跟你其实没什么深入关系。而且一不小心,你还会被人反过来攻击。所以大家在学校,要尽可能交往到真正的朋友,这件事情其实还是蛮重要的。
第四个要素是日常行为能力。我把它也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自律行为能力,你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否能够让你被社会所接纳的能力。高铁上霸座位不让,不排队,在公共汽车上抢方向盘,都是不能被社会所接纳的。另外一个案例就是,一家中国人到了瑞典,不遵循当地住宿规矩,也属于行为规范和规矩能力不够。行为方面的原则其实就跟中国古人说的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对别人做了。
在社会中,你的行为只有时时刻刻关注到别人,并且充满善意,才是好的。吃亏不吃亏,不用太计较。我在大学的时候,为同学服务了不少,打水扫地,但带来的好处是他们潜移默化对我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到美国去,把这些大学同学叫回来创业,他们马上就回来的一个原因。他们有一个直觉,跟着俞敏洪干,干成功了不会吃亏,干失败了也无所谓。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他底下的人跑到刘邦那里,说项羽以后一定会失败,说项羽要人干活的时候答应各种分封,封赏的时候,项羽把印放在手里,把角都磨掉了,还舍不得给封赏。这样的人,你跟着他肯定没希望,他有了好东西也舍不得给你。
但刘邦的气度就不同。当时韩信打下了齐,就是山东北部,给刘邦一封信,说由于这个地方没人管,能不能先封我一个假齐王,我帮着把这地方给管了。刘邦刚开始也很生气,想把派来的使者骂一顿,刚一拍桌子,张良给他踩了一脚,刘邦立刻就明白了。他继续拍案,说封封封,封什么假齐王,要封就封真齐王。结果韩信就被封为了真齐王。当然后来韩信被刘邦干掉了,倒不是因为刘邦小气,也是因为韩信犯了一个超级要命的缺乏气度的错误。
这个错误表明了韩信的胸怀不够,胸怀不够一定会给自己招来灾难。在韩信攻打齐国前,刘邦派了一个大臣叫郦食其去说服齐王投降,齐王想了半天,说我要投降了,万一汉王最后不认我怎么办?郦食其说我就在这,如果汉王不认,你把我给烹了,就是放大锅里煮了。齐王相信了,放下武器,天天跟郦食其一起喝酒,等着汉王来接收。
没想到韩信过来了,他手下说,不能不打,郦食其凭着一张嘴,就说下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你打了半天,总共打下来六七十个城池,等到全国平定后封王,你还不如他了。你打下来,最后汉王肯定给你封得更大。结果韩信听信谗言,就去攻打,韩信打仗能力相当强,而且齐王措手不及,武器都已经放下了,根本没有防备。
最后齐王失败,先把郦食其给烹了。这是刘邦最信赖的人,刘邦当时没法发作,因为韩信手里兵强马壮,必须要等全国打下来后,再把他收拾了。所以人做事情要大气。韩信如果足够大气,齐已经收服,还去打它干什么?项羽拿了封印,在手里磨个半天,也不愿意给人,也是不够大气。不够大气一定会有后遗症。与人打交道,大气善良这两个要素把握好,就什么都好了。
行为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日日精进。你是每天都在浪费时间,还是确实在学很多东西,最后的生命会完全不同。你一天到晚玩游戏,一天到晚走来走去没事干,那属于不精进,不精进就没进步,到最后就会被别人拉得越来越远。
人一辈子拉下的距离,哪怕一天只差一步,一生来看,比你走得快的人,就已经到了望尘莫及的程度。我到今天为止还每天都要求自己不要浪费时间,比如我每天要散步1万步以上。我会一边散步一边听课,听网络上的音频课程。所以像北大经济学课,金融学课等,一门一门课,我都是在散步的时候听完的。一边散步一边听课就双倍利用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让自己不断长进,特别重要。
最后一点,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找到你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个事情不是你父母心中值得干的事情,也不是老师眼中值得干的事情,而是你经过反复衡量理性分析,觉得值得去追求的事情。这件事情不是为了未来能赚更多的钱,也不是为了未来有更多的名。这件事情干起来可以日夜忘我,最后能够带来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当然找到这样的事情不容易,但从现在开始找,远远比到了几十岁后,回头才发现干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强。有这样自己喜欢的一件事,生命的充实度和丰富度,就会高很多。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