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老俞读书 | 云边的缱倦与柔情

2019-03-11 18:41

来源:

作者:

 

国庆节带着家人去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不丹玩。中国没有直飞不丹的飞机,转机居然要到曼谷,这样一绕,在路上的时间比去欧洲还要长,幸亏路上可以读书。这次旅途,读的其中一本书是张嘉佳的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

小说写作,最重要的是要展示在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人物个性的冲突,以及个人在时代里没有办法摆脱的命运挣扎和宿命。人物的个性鲜明但同时又充满矛盾,峰回路转、辗转反侧,在平凡中凸出芸芸众生的生存百态,并赋予上帝俯视人间一样的冷静、同情和悲悯。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小说不多,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曹雪芹就是这样伟大的小说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云边有个小卖部》与其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小说化的散文。张嘉佳内心柔弱、温情,不愿意太多描写这个世界更加无奈的一面,总希望给世界一缕光,给每个人一种缱倦的柔情。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展现出了不可抵抗的人性的善良。

刘十三,一个不管从小怎么努力都失意的青年;程霜,一个从小就得了一种病因此时时都有可能死亡的女孩;王莺莺,一个生于贫穷、但个性坚强乐观的外婆;球球,一个父亲疯了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小女孩;牛大田,刘十三小时候的朋友,开了赌场,为了爱情把赌具一把火烧掉。几乎每个人都以亲情、温情、爱情为核心。即使是无可救药的赌徒最后也被亲情感染。只有刘十三念念不忘的恋人牡丹,被描述成了没有太多真情的脚踩两只船的势利女生,还有刘十三的情敌侯经理,被描述成了一个势利的男人,最后给人一种一对狗男女的感觉。但对于这两个人的个性刻画就很模板化了,只是某种人世间同类人物的写照,是对于某一类人的抽象总结。我想这一定是出于张嘉佳内心的某种美好。张嘉佳在南通长大,鱼米之乡的风太柔了,没有把他的心吹硬。因此,即使是王莺莺的去世,程霜的病逝,球球的收容,都被罩上了一层悲伤但诗意的色彩。

不过,《云边有个小卖部》依然是一本值得读的小说。从人物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够找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张嘉佳对于人物个性和对话的描述已经足够成熟,对于文字的掌握和笔锋的回旋,也已经炉火纯青。我读到王莺莺的时候,脑子中一直有我外婆的影子,一个活到93岁还自己做饭,并且给老乡针灸的乐观坚强的老太太。我小时候很多时候就是睡着外婆的被窝里度过的。我外婆也喜欢喝酒,我小时候就和她对饮。甚至小说中描写的菜品,也是我小时候常常吃到的。读到程霜的时候,我也想起来和我一起在北大上学的一位女老乡,在我得了肺结核之后总是来看我,给我鼓励,尽管没有发生任何爱情,但同乡之情到今天也没有忘记。读到牛大田的时候,也想起了我小学的同学,他们几乎没有一个考上大学,但后来有的成了当地的实业家,有的确实赌博成性倾家荡产。这些人物的个性和特征,张嘉佳的小说里都可以找到影子,甚至精彩的描绘。

但我还是愿意把这本小说当作散文来读,小说读过了记住情节了就结束了,但散文是需要不断咀嚼的,是要去品出味道来的。那种味道绵延不绝,沁入人心,调节脏腑,让你浑身融化在一种情绪中,那种欲罢不能的缱绻和柔情,勾起你从小到大的各种回忆,挥之不去。《云边有个小卖部》给我带来的就是这种感觉。

如果你不信,我来摘录一些中间的段落,你自己体会一下:“满镇开着桔梗,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外婆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 “夏夜的歌声,冬至的歌声,都从水面掠过,皱起一层波纹,像天空坠落的泪水,又归于天空。人们随口说的一些话,跌落在墙角,风吹不走,阳光烧不掉,独自沉眠。” “七月的天色,哪怕黄昏都是清透的,脆蓝泛起火烧云,空气平滑地进入胸腔,呼吸带着天空的余味。小镇的街道狭长,十字岔路正中间有口井,偶尔来人打水,图一些凉爽。路过电影院,刘十三驻足了一会儿, 七八级浅浅的石头台阶,一面斑驳的海报墙,贴着越剧团演出的布告。这一切唯独小镇有,它站在刘十三的童年,既不徜徉,也不漂流,包裹几代人的炊烟,走得比刘十三慢很多。”“那么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无数个季节的风穿越过这条通道,有一只萤火虫在风里飞舞,忽明忽暗。”这哪是小说,甚至不是散文,而是值得回味的一首首诗。

至于小说的故事情节,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你自己去读一定更好。对于那些想要在这本小说里读出波澜壮阔的时代故事的人来说,这本小说一定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想通过一滴水,通过一条时代的小溪,来体会一下时代中的人情冷暖,并且获得对人性的一点信心,也许这本小说正适合你。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