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 | 古埃及的文明主题:对永恒的追求
2019-03-11 18:42
来源:
作者:
中国从上古时代走来,似乎没有对于神灵的真正崇拜。中国的神话,如伏羲、神农、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等,是古代人物的神化,当作故事来讲,不是用来崇拜的。在国外神话中常见的日神月神(中国的月老,为男女牵线,充满了人情味)等,中国古代也没有崇拜。后来的佛陀,是印度引进的,不是本土的。本土的道教,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是模仿佛教创造出来的。一些历史人物也变成了神,比如关公,就作为忠义的化身被供奉。中国人拜神,以实用为目的,求平安,求财富,求多子多孙。从上古开始,中国从来就没有成规模的,对于神的大规模崇拜,就像古希腊、罗马和埃及那样。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人的文化,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好处是人们更加现实和人性,坏处是人缺乏敬畏之心和宏大格局。
大部分民族都创造了一整套的神话体系,把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恐惧和感恩,转化成对于各种神的崇敬,然后加以系统化、仪式化的朝拜。一部圣经,就是神创造世界和犹太民族英雄成长故事的合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对于神的讲述是如此生动,并且富有人性,因此除了被朝拜外,还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激励人类向英雄情结靠拢。古人对于神的崇拜,一般都是多神崇拜,一神教少之又少(上帝是个例外,结果由此派生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也由此引发了宗教的狭隘和冲突)。多神崇拜很原始,但很大度有趣。我个人很喜欢多神状态,背后展示的是包容、人性和喜性,让人觉得天地广阔,并且神秘热闹。我妈在供奉台上,同时放着佛陀、观音菩萨、弥勒佛、玄奘、关公等神像,我每次都会虔诚点香礼敬,虔诚朝拜,心里想,中国民族天生就是一个什么神好使拜什么神的民族,体现出来的世俗喜性和急功近利,让人好气又好笑。
中国人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很少追求真正的永恒。在佛教引入中国之前,我们也不相信有来生,有了佛教之后也是半信半疑。中国的主要建筑都是用木头,棺材也是用木头,很难保留长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腐朽掉了,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中国人的现世主义倾向,增加了功利主义的民族性。
和中国人相比,古代的埃及人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对于来生复活的相信,可谓虔诚到了五体投地。他们做事情不仅追求眼前的生活和苟且,而且追求永恒的美好和境界。由于对神崇拜,所以要建神庙。伟大的神是永恒的、崇高的、不可企及的,所以神庙就要建设得高大而永恒。用巨石建起来、不怕火烧、不怕水泡。神庙的高大巍峨,代表了神在天上的地位,让老百姓可以仰视朝拜。同时,法老是仅次于神的世间存在,所有的法老都说自己是神的儿子,在自己的封号前面一定要先加上神的名号,比如阿蒙诺菲斯,就是阿蒙(太阳神)的儿子诺菲斯的意思。法老追求来生和复活,所以尸体不能腐烂,否则灵魂回来无处安放,就有了制作木乃伊的精湛技术。尸体要保存好,就有了金字塔这样雄伟陵墓。
古埃及的文明主题,就是对于永恒的追求。他们做事情从来不着急,一代又一代人,建造金字塔、建设神庙、切割方尖碑、雕刻巨大雕像、刻画美丽浮雕,建设壮观墓室,凿出巨大石棺。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永恒和复活做准备。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古埃及人把一座花岗岩山,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一点点凿成方尖碑,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干,埃及人回答;要是我们为了永恒做事情,有什么好着急的呢?如果你到了埃及,看到用几百吨的整块花岗岩凿出来的几十米高的方尖碑,心里除了惊讶,惊叹人的力量,脑子里就是一片折服后的空白。
埃及的神,实在太多了,加起来大概有2000多个。从对于太阳的崇拜,到对于动物的崇拜,到处都是,大地、空气、河流、天空、太阳、月亮、动物和植物,都有神灵。表现出来的形象,或为动物、或为动物面人身,还转换为人面动物身(斯芬克斯)。各种动物的神,都是动物的头加上人的身体构成,比如鳄鱼神索贝克(Sobek),就是鳄鱼头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的名称也会变,比如和太阳相关的神,最初是荷鲁斯(Horus,又是战神),又转成阿顿(Aton),后来更多的是阿蒙-拉(Amon-ra)。主要看是哪个地方的人变成法老,或者地方成为首都,当地的神就会上升为最高神。
除了太阳神外,还有欧西里斯(Osiris)是冥王,也是农业之神,是荷鲁斯的父亲。他的兄弟赛特(Seth)是干旱之神,几乎是唯一埃及众神中的反面角色。电影《埃及众神》(2016年电影)描写的就是荷鲁斯在父亲欧西里斯被叔叔赛特害死后,如何通过和一个凡人贝克联手,最后终于打败赛特,重新回到王位的故事。还有另外几个神你最好也知道,一个是艾西斯(Isis),是生育之神。阿斯旺的菲莱(Philae)神庙,供奉的就是这个神(ISIS刚好是伊斯兰国的缩写,这个字符现在给我们带来的是恐惧感,但四千年前的ISIS,代表着生育和生命);另外一个就是爱和丰饶之神哈托尔(Hathor),是古埃及最美的神,后来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弗洛狄忒,据说就是源自哈托尔。在神庙的墙上常常能够看到她美丽的浮雕,但有时候也以母牛的形状出现。埃及的神都比较充满神和人的双重性,对后来希腊罗马的神话人物和故事,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
在神庙的墙和柱子上,除了刻画神的形象,更多是刻画人的形象。大多描绘法老战胜敌人的故事,还有各种神对于法老的加持和祝福。同时,浮雕也表现了普通人多彩的生活场景和各种动物栩栩如生的样子。最令人惊喜的是,浮雕中的女神或女性,身材被刻画得很到位,大多呈半裸状态,现在看上去,娇柔的身段,依然充满诱惑力。这种浮雕,一定也对希腊伟大的裸体雕塑,产生过影响。想想三四千年前,就有这样精美的雕刻,叹为观止。其实从艺术角度来说,现代艺术和古代相比,并没有什么进步。而从人和大自然以及神性的紧密结合来说,现代人反而呈现了更加痛苦和迷茫的一面。
今天的世界,神基本消失了。埃及人自己,都分别不出哪个形象到底是什么神了。世界没有了神,就变成了只有人的地盘。人在主宰世界的同时,没有神的指引,没有了敬畏,所以变得轻浮恶毒,对大自然肆意破坏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方向,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混沌和纠结。人类在从神那里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渺小和无助。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