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老俞闲话|通往金矿的铁路

2019-03-11 18:42

来源:

作者:

  游客到澳大利亚的旅游小镇凯恩斯,通常都是为了去看大堡礁。

  在凯恩斯,还有另外一项活动,是大部分游客也会参加的:坐库兰达热带雨林观光火车(Kuranda Scenic Railway)。这一古老的铁路从凯恩斯一直延伸到被热带雨林覆盖的,群山怀抱中的小镇库兰达,全长37公里,从海拔5米攀高到327米。铁路从1882年开始建设,到1891年全线通车。

  当初这条铁路的建设,当然不是为了看风景。当时的人们还不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为了看风景投入如此巨大的工程。大概在1870年左右,淘金热在澳大利亚兴起,现在的库兰达一带也发现金矿,大量的人翻山越岭涌入。从海边的凯恩斯到山里的库兰达,根本无路可通,热带雨林中毒虫猛兽遍地。由于物质跟不上,在山里的几千人不是生病就是挨饿。大家经过讨论,觉得建造铁路是最好的方法。于是从1882年设计路线开始,经过1500多名劳工接近10年的努力,开凿了15条隧道,建立了55座桥梁,最长的为1894米的悬空大木桥,于1891年建成通车。

  后来淘金热下去了,铁路逐渐转变为观光铁路。铁路本身变成了一大景致。到现在100多年过去了,铁路还是保持着最初建设的原汁原味,连两边的信号灯都是当时的设计。火车车厢也刻意保留原状,只是座位更换得更舒适一点。火车头尽管已经换成了机电车,但形状还是最初的形状,喷上当地土著的彩色图画,两台机车一起把整列火车拉上山。每天,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车厢,把几千个观光客送上山顶的库兰达小镇,让大家一路看热带雨林的秀美风景,湍流瀑布,峭壁峡谷。坐在慢悠悠前行的车厢里,听着车轮撞击铁轨的咔嗒咔嗒声,让人有一种时光倒流,回归百年前的历史感。

  不知道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能够一方面在科技方面猛勇前行,不断探索科学技术新的可能,进取精神十足;另一方面,又能够把传统精华、以及代表传统精华的各种象征(建筑等)保存得如此完好。到欧洲去,一方面我们感叹德国工业4.0的发展和瑞士现代钟表的精致,另一方面,我们到处都能看到保护得十分完好的古老城堡、教堂、墓地和其他文物,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战争、革命或者暴动)予以彻底摧毁。在澳洲这样一个历史不长的地方,人们更加注重保护哪怕有着一点历史意义的各种设施,同时利用这些设施作为旅游观光的亮点,为现代旅游业服务。

  这条铁路,让我不禁想起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八达岭铁路。建设时间和澳大利亚的这条铁路差不多,晚了20年左右,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这条铁路也是由平原开向山区。比库兰达铁路更艰难的是,八达岭铁路要在几十公里内,爬上1000多米高的山岭,同时最长的隧道长度接近2000米。为了解决爬坡问题,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轨道,为了解决隧道通风,詹天佑又发明了竖井,在当时都算是世界一流水平。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从五道口出发,登上当时的绿皮火车去过八达岭。那时的火车,还是烧煤的火车头,一声汽笛鸣响,火车头喷出浓浓的蒸汽,让人觉得无比威武雄壮。进入南口山里后,两个火车头同时发力,吭哧吭哧拼命爬坡,汽笛一声,千山回响,万壑共鸣。火车爬坡速度很慢,刚好一路上看山中无限风光,层峦叠嶂。我还记得从车窗里第一眼看到居庸关门楼时的那种激动,马上想起了范仲淹的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铁路沿线山峦重叠、峡谷纵横、古长城如巨龙盘旋的感觉,终生难忘。现在绿皮火车已经没有了,去八达岭的火车,换成了特别高级的动车,爬上千米高的八达岭长城,似乎什么力气都不用的感觉。但与此同时,那种坐绿皮火车的诗意和感觉,可能也荡然无存了。人们的眼睛还没有来得及接触风景,火车就已经到八达岭终点站了。

  不知道现在动车用的铁路,是不是当年詹天佑设计的铁路,那个两千米长的隧道,是不是还在使用中。喜新厌旧似乎是中国人的本能,新的一来,旧的就被遗忘了,甚至还会不惜一切代价摧毁。北京古城被夷为平地的故事,几乎每个人都熟悉。在革命的熏陶下,每个人都唯恐自己被贴上守旧的标志。今天的经济时代,为了效率,更加可以牺牲一切。我在想,如果我们慢下来一点,今天开往八达岭的绿皮火车还在,让旅游者坐上火车,用一种悠闲的心情,听着车轮和铁轨有节奏的撞击,看着蒸汽喷舞的火车头拉着长长的旧车箱,慢悠悠向八达岭开去,一路上有足够的时间欣赏车厢两边的无尽风景;朋友或者家人,有足够的时间在车厢里说说笑笑,就像库兰达火车里的情形一样,那该是多么动人的一个场面。车轮下面的铁轨,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那回声在山里响起来,似乎就是詹天佑那一代人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呼吸。

  我知道,每天到八达岭的人太多,这样的火车和速度,确实承载不了千千万万人要登上长城当好汉的愿望。但现在中国修路建桥打洞的技术那么发达,已经世界第一。那新的动车或者高铁铁路,应该不用占据老的京张铁路了。留下这段承载中国走向现代社会标志的历史,也让我们后人世世代代,都知道一下,中国的铁路有着自己艰苦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上来就是300公里高速的。

  中国需要尊重历史,用庄重的态度保护历史留下来的中国需要尊重历史,用庄重的态度保护历史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为了追求先进,大手一挥就抹掉一个民族的记忆。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会变得轻浮而迷茫,成为物质财富的奴隶。不知道过去的道路,我们就不会明白未来的方向。

  (我不知道现在的动车铁路是否占据了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或者是由京张铁路改建而成。我只是一种猜测,根据中国做事情的惯性,一般不会花力气去维护京张铁路,并为后人保护好京张铁路历史痕迹的)。

(俞敏洪个人唯一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二维码。)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