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老俞闲话>正文

俞敏洪:且乐生前一杯酒 人间有味是清欢

2019-03-11 18:44

来源:

作者:

  我对陈晓卿不熟悉,知道他,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

  他结集出版了关于美食的《至味在人间》,我在旅行的路上带着,读了,垂涎三尺,同时也被打动了。

  被打动了,不仅因为他书中描述各种美食现场感十足,也不仅因为他文笔优美自然、轻松幽默,更因为从他的文字和经历中,看得出他是个真性情的人。

  何为真性情的人?就是不装逼的人,就是爱吃什么吃什么,爱说什么说什么的人。真实、自然、舒坦,不高高在上,不低三下四,浑身散发着那种豪爽劲儿,那种天地之间唯我自在的气质。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人,不管你见过多少次,都是陌生人,总感觉有隔膜,水泼不进,油炸不透,近在眼前,远在天边。但另外一些人,即使没有见面,依然感觉好像久违的亲密朋友,他们把温暖、舒适、细致、大气带给你,他们让人浑身舒坦,又丰富得回味无穷,他们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人。

  在我见到大冰(《乖,摸摸头》等作品的作者)前,读他的书,就感觉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见面定成朋友。后来和大冰见面,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喝酒唱歌,不醉不休,果然如预料一般。这次读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根据他在书中描述的饮食爱好和喝酒姿态,我也应该能够和他一见如故,一醉方休。

  陈晓卿出生于安徽,饮食习惯和我的家乡基本相同。他书中描绘的很多菜肴,路边小店的美味,也都是我的挚爱。出生在南方的我,对米饭反而不热衷,而是钟爱各种面条——从江南的阳春面,到四川的担担面、重庆的小面、西安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面、河南的烩面、新疆的拉条子、兰州的拉面。一年四季奔波路上,面条是我必不可少的主食。陈晓卿多次提及面条,看来他也是个面条的铁粉。

  尤其是他提到的吃螺蛳,更加是我从小的最爱。小时候房子后面是一条小河。每到春天来临,就开始下河摸螺蛳,可以一直摸到秋天为止。螺蛳吸附在岸边水中的石板上,或者茭白的茎干上,一捋就是一大把。

  农村人的生活,没有大鱼大肉,但是离自然最近,也最能够吃到新鲜的食材。做法简单,但保持了原汁原味。现在我们去农家乐,尤其是南方的农家乐(北方的农家乐不行,什么都是一锅煮,什么东西都是炖,食材的色香味被大包大揽弄没了),也会觉得美味至鲜,真实自然。

  如果人生没有美食和美酒,没有朋友一起饕餮大嚼,那事业再大也就味同嚼蜡。一个男人娶老婆,我总觉得第一要素是娶一个能够做得一手好菜的女人,这样至少把男人一半的心给锁住了。如果还允许男人把朋友带到家里来一起畅饮美酒,快意人生,就把这个男人整个给锁住了。

  读完了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我又给2017年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在我今年出差或者活动的各个地方,寻找当地美食,招呼朋友,大快朵颐,开怀畅饮,潇洒人生。为了有的放矢,我决定再把陈晓卿策划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再看一遍。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