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人生需要练习 更需要内省和领悟
2019-03-11 18:44
来源:
作者: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和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原版名称为: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刻意练习的英文说法是deliberate practice,就是用心故意练习某种技能,达到超越性境界。
书中着重强调的是刻意练习需要做到的四个特点:第一是定义明确特定的目标,就是你需要在学习的领域内到达多高的高度;第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需要完成的任务上,就是常说的心无旁骛;第三是要有足够的反馈来指出你的不足,包括别人的反馈和自己思考得到的反馈;第四是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区,给自己设定新的挑战提高。书中也反复强调了天才不是天生的,经过刻意练习,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向天才之路。
书中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市面上流行的一万小时规律,就是任何人练习技能一万小时都能成为天才,是有误导的。很多医生和老师,从医或者教学早就超过了一万小时,但很多人的水平反而更差了,原因是在低层次上重复多少小时都是没有用的;第二点是如果一项技能想要有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找业内最顶尖的高手作为目标,同时必须要有顶级的导师进行辅导。
整体来说,这本书中举的一些例子带有启发性,能够对我们的学习长进起到指导作用。我基本同意刻意练习的四个特点,设定目标总是能够让人进步更快。一个人想要在某些方面取得快速进步,花时间专注努力自不必说。但我个人的体会是,在练习过程中个人的领悟和反思能力实际上比任何其他动作都要更加重要。
对于书中说的,天才不是天生的,只要刻意练习就能够成为天才,这一条我是不太苟同的。我觉得通过刻意练习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匠人,但不会成为一个天才。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天赋上区别的。书中用莫扎特做例子来说明莫扎特也是父亲培养的结果,但那么多孩子的父亲都是音乐家,都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但只有莫扎特如此出类拔萃,如果没有一点天份是不可能的。
美国人做事情讲究实证,所以这本书的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做实验和求证,这样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这本书也有局限性,选取的例子和实验,似乎大多数是为了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总之,《刻意练习》这本书,讲对了人类成长和突破的一部分道理,尤其对于那些在某种技能方面想要长进的人,是值得一读的。但技能的长进,不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领域。我觉得人类最大的长进,应该是人性的明了和智性的豁达,这些东西,更多的不是练习,而是内省和领悟的过程,也是不断阅读和经历世界的过程。
2017.01.07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