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落后来自内心的凝固和冻结
2019-03-11 18:44
来源:
作者:
前段时间一直在路上行走,从英国到美国到日本,一路颠簸,加上各种倒时差,读深奥的思考性著作脑子就转不动了。刚好有朋友推荐我读一下毕飞宇的《推拿》,我就在路上读完了。
读毕飞宇的作品,我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尤其是读《玉米》和《平原》。毕飞宇几乎和我同龄,属于同一个时代,小说基于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刚好又是我们成长的时期(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前夕),人物和故事都取材于江苏农村。毕飞宇成长在苏北,我生长在苏南,尽管一江之隔,但生活习惯基本一致。所以他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和风貌,习俗和民情,我都似曾相识。
读玉米和玉秀的故事尤其心酸,在怜香惜玉的同时,也为这些美丽女性被社会、习俗、权力和那个时代所蹂躏、吞噬、重塑而叹息。尽管今天我们已经走进另一个时代,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活的青年群体,大多数依然没有逃脱被命运摆布,被现实粉碎,最后被重捏成认命而萎缩的芸芸众生。
在我读过的毕飞宇三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玉米》。很明显,毕飞宇描写女性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特征,哪怕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要比描写男性人物更加生动和精到。而在讲述三姐妹的故事之《玉秧》时,他同时阐明了一个道理,一个时代的改变并不必然导致一代人思维的改变,当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一种思维(文革思维)所侵染时,在未来的岁月,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这种思维将成为他生命的符号,无时无刻不渗透到他的行为和生活中。
时代在飞速发展,短短四十年,我们从禁锢的文革时代、飞速进入了改革开放,然后和世界一起进入了全球化、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和智能革命时代。时代的变迁天翻地覆,但实际上很多人,依然用文革思维在引导今天的生活,用僵化的意识来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落后,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来自于我们思维和心态的凝固和冻结。
2016.12.16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