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之行(三):伊顿公学的魅力
2019-03-11 18:44
来源:
作者:
(伊顿校园)
说起伊顿公学,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也有不少“伊顿”,什么伊顿幼儿园、伊顿学校,伊顿培训,当然全部是冒牌的,和伊顿公学没有任何关系。
公学,英文为public school,很多人以为就是公立学校,其实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而是当初由国王或者贵族捐助建立,帮助圈内的孩子提供教育机会的学校,现在在英国大概有十几所。
这样的学校和普通老百姓几乎无缘,都是学费十分昂贵的贵族学校。
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是由当时的国王亨利六世捐建的学校,学校位于伦敦西部,离伦敦中心大概40公里左右,和温莎城堡隔泰晤士河相望。温莎城堡自古就是国王的度假城堡,所以伊顿造在边上就理所当然。
建校的原因是当时有些贵族,家道中落,没有了钱让孩子接受教育,亨利六世起了恻隐之心,建了伊顿公学。第一届学生就17人,都是落魄贵族的子弟。
从这17人开始,伊顿在岁月中不断沉淀和发展,成为了英国贵族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首选学校。学生毕业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牛津和剑桥继续学习,还有大量的学生进入其他世界名校。伊顿公学出过接近20位首相,著名毕业生还有雪莱和凯恩斯等。
我和团队带着某种探究和朝拜的心理来到伊顿,探究伊顿现在的办学理念,朝拜它几百年不间断的教育传承和传统。
伊顿高度重视我们这次拜访,教务长兼伊顿在线CEO Percy Harrison全程陪同,同时参加的还有伊顿现代领导力项目的Catherine Whitaker,伊顿中国代表处主任高波等其他成员。
我们的拜访从参观校园开始。古老的伊顿小镇,四处散落着不同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迥异,大部分建筑表面看来已经十分古老。
我们走进伊顿初建时的第一栋建筑,下面是一个小礼堂一样的教室,上面是学生宿舍,自从1440年开始就伫立在这里。教室里厚重的木板桌椅上,还有方木柱子上,都刻满了各个时期学生的姓名,已经演变成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迹。
在楼房一头当时的校长办公室,墙上有一幅已经十分斑驳的壁画,画的就是当初17个学生和老师一起上课的情景。伊顿公学由于国王更替,也几经生死,坚持了几百年,终成气候。
想想新东方最初第一个班学生13人,现在也有了点气象,可惜功底不深,学识肤浅,不知道几百年后是否也会成为中国教育的一面旗帜。
(伊顿公学第一个教室)
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在连接老教学楼和学校教堂的连廊上,镶嵌的几百个在二次大战中在前线英勇牺牲的伊顿校友。我充满敬意地用手去触摸铜牌上的一个个名字,知道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为了保家卫国义无反顾走上前线。
这些牺牲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贵族家庭出身,这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中国人所谓的贵族,就是有钱、豪车大房、出入五星宾馆等,从来没有把对民族和国家的担当当作自己的使命。所以中国所谓的贵族概念,我们只能用“土豪”二字来形容。
真正的贵族精神或者贵族气质,可能最重要的不是有钱和有社会地位,而是深明大义,道德高尚,为国为民,义无反顾。
在二战期间,英国的贵族们基本都把自己的子弟送到最前线,很多人战死疆场,为家族的高贵争光添彩。有了这样的贵族,这样的气质,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直到今天,英国依然在世界上占有如此重要的一席之地。(当然英国做事情并不总是高贵的,鸦片战争,英国就无耻地掠夺了中国的很多财富。今天的大英博物馆,里面还存放着从中国抢回来的各种珍贵文物。)
(刻在柱子上的学生名字)
参观校园结束,我们和伊顿的团队一起坐下来谈合作的可能性。大家讨论热烈,最后大概确定在伊顿的中学生现代领导力课程、伊顿中国学生游学营、伊顿在线教育、伊顿老师培训等方面,可以和新东方持续合作,既可以让伊顿的教育资源输出到中国,也可以让中国的学生能够更大范围接触到伊顿的教育内涵,提升中国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座谈结束后,我们在校园的内部餐厅吃了一顿非常周到可口的午餐,餐厅环境古老优美,建筑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窗户外面就是十分宽敞的大草坪和秋天的一树树斑斓。
饭后,我们整理衣装,由Percy带着去见伊顿的Provost(相当于学校理事长,比校长还要重要的职位,校长由他任命)The Lord Waldegrave(勋爵瓦尔德格雷夫)。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但看上去也就50多岁的样子,充满活力,也很健谈。我们一起聊了伊顿的教育理念。由于我事先看过他的采访视频,也读过他的介绍,所以和他对话相对轻松。
他说伊顿就像是蛇的反面,蛇要不时换上新皮,但伊顿表面都是古老的东西,一成不变,但内部要不断创新,和现代世界融合。
今天的伊顿,已经开始接纳大概25%左右的穷人孩子来上学,伊顿负责资助,也接纳不同文化和国家的人,有亚洲、非洲、阿拉伯等国家来的学生,伊顿现在居然有了历史上第一位阿訇,来帮助伊斯兰教的学生完成他们的宗教仪式。
我也向勋爵简单介绍了新东方的发展和现状,提出了可以和伊顿合作的一些方向,他表示认可和支持。
勋爵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是1975年28岁的时候,曾经随团访问中国,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接见。他把毛泽东和他握手的照片一直放在办公室,照片上的他,有一个巨大的蘑菇形状的发型,毛泽东的眼神盯着他的头发,很好奇的感觉。他兴致勃勃的把照片拿给我们看,看得出来,这成了他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见面结束已经快下午三点,我们离开伊顿,因为温莎城堡就在边上,就又去了温莎城堡。可惜城堡已经关门,没有能够进去,就在城堡外面的小镇上悠闲散步了半个多小时。
温莎小镇干净、温馨、友好。徜徉其间,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英格兰文化氛围。各种商店已经开始销售圣诞节礼物和用品。
黄昏来临,柔和的街灯亮起,照出一片安宁。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